消失中的上林潮間帶--談上林水道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沙化的上林潮間帶
2008年上林水道整治前的潮間帶衛星圖
泥灘又稱“海濱泥地”。在淤泥質海岸上的潮間帶、潟湖、河口及海灣頂部等波浪作用較弱或細粒物質來源豐富的地方多有分佈,故又稱“淤泥質海灘”。淤泥海灘的坡度比石質海灘的坡度(<0.1%)平緩得多,灘面寬闊而低平,灘寬可達數公里至數十公里。泥灘的形成、演變和塑造,主要營力是潮流,此外波流和物理化學作用的影響亦很顯著。泥岸有機物豐富,使潮間帶的生物像多樣性,附近海域也成為很好的漁業養殖場。
沙灘是大家喜歡玩水的地方,不過對於生存在沙灘上的動物來說,潮來潮往的海浪,沙粒被擾動又沈積,是非常不穩定的環境,強力的波浪和陽光的熱力讓生物無法久留在地表,所以住在這裡的動物大部分都發展一套適應環境的好本領。
上林潮間帶聚集了來自水道及潮汐所帶來的各種養分,而且因為水的深度很淺,陽光可以照透到水底,所以可以滋生大量的藻類及浮游生物,而成為魚、蝦、貝、蟹及昆蟲等水生生物的最好棲息場所,自然地也吸引了許多種類的水鳥前往取食,於是便構成了一個非常複雜的潮間帶生態體系,也是戶外學習最佳的「自然生態教室」。
而今,上林潮間帶由於水道工程的施做,改變了原有的水系,致使泥灘正逐漸的消失並沙化中。
照片上A、B 處為原潮水出入口,C為海流方向。整治前原有兩處潮水出入口,由C處帶進來的沙子,受A處貴山出水口影響,淤沙沈積於龜山右側至上林將軍港前。但因B處的出水口,所以港內淤沙隨潮水被帶出,此時的上林海灘是一處生態豐富的潮間帶。
2010年後的上林潮間帶,由於原B處出水口被封死,受C處海流帶入的泥沙往D處堆積。D處是上林蚵田所在,沈積下來的泥沙,慢慢掩蓋住蚵架與蚵石。原為泥灘的潮間帶,也因淤沙堆積,變成一片死寂的沙岸。
以下幾張照片是現在的上林潮間帶實景
原是生態豐富的泥灘,現在已被積沙掩蓋。
從軌條砦被掩蓋的情形,可知積沙的嚴重。
原來螺貝蟹覓食的潮間帶,已成一片滾滾黃沙。
如果你到過烈嶼東林海濱公園外的海灘,不需一二年,這裡的生態就會一樣的單調及貧瘠。
新近形成的另一片沙洲,已掩蓋部分蚵田。
即將消失的蚵田
照片中的蚵架已經快被積沙掩沒
回頭望去,這一大片蚵田已大半被積沙掩蓋
這一帶的蚵田即將消失
消失的蚵田,是誰的責任?幾年後,上林的潮間帶不見了,我們只能向子孫述說這兒曾經是一片豐饒的海域,曾經盛產肥美的蚵仔。
我們沈痛的呼籲,停止不當的建設,恢復原有的水道,讓上林潮間帶重回已往的面貌。
我們預見的上林潮間帶將全部變成這樣的面貌。
相關閱讀
上林水道工程系列
發表時間 |
文章標題 |
2011-03-28 |
|
2010-11-30 |
|
2010-09-29 |
|
2010-06-10 |
|
2010-05-20 |
|
2010-05-16 |
|
2010-03-15 |
|
2010-03-12 |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