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嶼鄉潮間帶生物資源 葡萄牙牡蠣
學名:Crassostrea angulata (Thunberg, 1793)
同物異名:Crassostrea gigas (Thunberg, 1793)
分類:軟體動物門(Mollusca)、雙殼綱(Bivalvia)、鶯蛤目(Pterioida)、牡蠣科(Ostreidae)、巨牡蠣屬(Crassostrea)
殼長而厚,長條形或長卵形,背腹緣近平行。右殼較小,鱗片堅厚,層狀或層紋狀排列,殼外面平坦或具數個凹陷,淡紫色、灰白色或黃褐色。
內面瓷白色,殼頂兩側無小齒。左殼凹下很深,鱗片較右殼粗大,殼頂附著面小。質硬,斷面層狀,潔白,氣無,味微鹹。
牡蠣為濾食性生物,以海水中之有機懸浮物或是浮游生物等為食;在養殖時只要能採得附著牢固、密度合宜與健康良好的牡蠣苗,再置於海況條件適宜之區域即可進行養成。
金門養殖牡蠣皆為葡萄牙牡蠣,盛產期在 7-9 月與 11-12 月間,繁殖期在農曆 8 月至隔年 2 月,分成秋苗與春苗。牡蠣為雌雄異體,行體外受精,卵受精後經多段的變態成長,經歷約 20 天的浮游期,而後在適當地點分泌足絲固定後完成附苗,並固著成長至成體。由於其幼生在海中會有約 20 天的浮游期,因此海流的動向對於牡蠣幼苗的散播、族群間的基因交流等影響很大。
透過生命條碼(DNA barcoding)鑑定發現,台灣的牡蠣品種與分布在葡萄牙與法國南部的歐洲物種「葡萄牙牡蠣」品種相同,且利用和分子親緣演算顯示,葡萄牙牡蠣來自於東南亞物種,種原中心為台灣,並非源自歐洲,推測可能是16世紀航海時代帶回歐洲伊比利亞半島西南部拓殖。這項研究證明台灣蚵仔遺傳變異高,為葡萄牙牡蠣的「原鄉」,也在2016年9月26日獲自然集團《Nature》的「科學報導Nature Group Scientific Reports」期刊刊登。
延伸閱讀:生命條碼鑑定為臺灣產牡蠣正名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