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虎堡出海口排水工程看不當或過度的設計與工程
長久以來,「建設」這兩個字成為一種迷思,人民以為有「建設」的政府才是好政府,也認為「建設」一定是對人民生活有幫助的,不過事實呈現的卻不是如此。許多的建設不僅無助地方永續發展,甚至為生態環境帶來無可彌補的破壞;更有許多的建設,耗費鉅資,到頭來卻一點用處也沒有,令納稅者見了無不傻眼氣憤!
『有鑒於淹水災害日益嚴重,政府為有效改善淹水問題,特別擬訂、推動「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分年、分階段系統性治理各縣市管河川、區域排水及海堤計畫。縣府表示,經立委吳成典及府會共同爭取下,在「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第一階段實施計畫」(九十五年、九十六年)中,中央補助金門地區共約一億四千多萬元,進行疏浚清淤、規劃、治理等工程,有效解決地區排水、淹水問題。
縣府工務局指出,金門本島之排水係來自山坑之集水、蜿蜒流進平原窪處而出海,由於集水區窄小,島上雨量不豐,現有排水溝多為土溝,平時均呈乾涸且雜草叢生,河床淤高,缺乏經費整治,以致雨季來臨時影響排水甚鉅。若遇颱風及暴潮,則低地區極易造成倒灌淹水。土渠,溝岸常見坍塌且溝內雜草叢生泥沙淤積,嚴重影響水流通過,所造成之溢流常造成附近農地及社區之淹水,交通一遇雨季亦常阻斷,這些排水問題亟待改善。
據縣府調查,金門縣易淹水地區包含太湖周邊(山外溪)排水、后壟溪、后盤溝、東林區排、后井區排、后湖溪、后垵溪、浦邊閘門及排水、湖尾溪、泗湖區排、后頭區排、東沙溪、蘭湖下游區排、金水溪、楊厝區排、蓮庵區排、頂堡溝、古區區排、埔頭區排等十九處排水系統,近年皆已完成初步規劃,因此,縣府先就瓶頸段且無用地問題處進行改善工程,並綜合治水理念提出整體規劃,全力向中央爭取經費,部分相關意見及計畫獲納入中央「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第一階段實施計畫」中補助。』
引用自金門日報2008.01.07 記者陳榮昌 報導
工程項目為排整治改善工程,主要為農田排水系統的整治,此處原已有水泥溝渠,施工時挖除重建加深加寬。出海口部分原無施做,此次將濕地中水筆仔及植物大部分清除,僅留小片水筆仔,兩邊鋪設塊石蛇籠固岸。
此處並無嚴重的淹水情形,前段的排水溝整治已經足夠,入海的部分其實只要稍做清理即可,而由於工程造成出海口生態的破壞。
大量的水泥工程重創了島嶼生態與景觀
政府應對野溪整治及坡地治理之工程計畫先做系統性生態的效益評估,包括保全對象、生態效益、工程效益,與工程成本等。建設局和環保局於事後也應該追蹤維護管理,建立審議停損的機制,務必將生態的專家學者及環保團體納入此審議機制。
相關工程計畫的資訊必須要公開,無論在事前或事後在進行執行工程前,應該建立施工前的生態環境資料,進行環境和工程效益之評估,請環保團體專家學者建立及確立此種審查和停損機制,所有的資訊皆應該上網公開,以達資訊真正公開化及透明化。
面對這樣的「過度建設」,另一個回復的作法是「減法工程」。例如把學校的圍牆拆除(此在台南市獲得甚大成功,連成大的圍牆都拆除了),如東海大學拆除東海湖邊緣的水泥圍堤,以恢復河塘的自然生態。除了所謂「拆除」,最重要的是減少、避免「過度建設」,至少要採取低碳的替代作法。
幾種此處常見的生物
馬氏濱藜 濱水菜 石蓯蓉
水筆仔 弧邊招潮蟹 側足厚蟹
整治前的情形
整治中的情形
現在的情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