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水資源管理失能錯誤政策比貪污還可怕
2015/3/1 金門日報記者董森堡/專題報導
島嶼水困境
大禹治水而平天下、李冰築堰而富川蜀,治水向來就是關乎民生最重要的議題,這門學問涵括了天文氣象、建築工程、城市規劃、自然生態、環保永續等內容,而水資源治理好壞與否更是成就政治榮耀的最佳捷徑,回想過去金門在十萬大軍的年代,雖有旱情天災但缺水問題未如今日嚴重,而現今常住居民僅五、六萬人的金門,卻落得用水短缺還要向大陸引水救濟的狀況,金門的水資源到底發生了什麼的問題?
水源自降雨落地以後透過溪流溝渠匯聚入庫,再透過水庫的淨水程序,最終才轉化成為民眾的飲用水源。然而實地走訪、深入觀察,卻可以發現金門的水資源問題似乎從源頭至末端幾乎是問題重重,從集水溝渠河道以及聚落地面的嚴重混凝土化,有水源之腎的海岸與低漥濕地囤土消失,地蓄水湖庫優氧污染、錯位失效,地下水的濫抽與回收水源奔流入海、無端浪費,都可見到金門水資源管理失能的狀況。
誰讓土地不能呼吸、水源無法入地?
金門在戰地政務解嚴後,地區開始邁入現代化的建設迷思中,開始大量的混凝土建築建設,而其中值得探討與最引人詬病的,即是混凝土舖設與集水道水泥化。眾所皆知,金門的年降雨量年平均雨量約1047毫米,但其蒸發量卻高達1684毫米,因此如何將水源有效的集中到地底與現有的湖庫是相對重要的,但本地許多水道及溝渠工程在施作時大量石頭化、水泥化,除去溪旁的草木土壤與綠帶植被,致使水流欠缺自然植被進行生態過濾系統,水源在湖庫滿溢時更直接奔流入海,無法透過水道溝渠補助至地下水源。
而在傳統聚落的建築方面,金門聚落的廣場空地幾乎都是全面水泥化,這些民眾普認為象徵現代與進步的建設卻像慢性毒藥,不但除去所有的植被樹木,扼殺傳統聚落的特色,密不透氣的水泥層更阻止水源向下蓄積,而水泥與石頭舖面產生的溫度反射效應,更加遽了水源的蒸發。值此金門島推動低碳島政策之際,本地應該鼓勵聚落推行植樹綠化、降低空污、含蓄水源才是,而非一味的水泥化、石頭化!
人家涵養溼地、我們殲滅溼地
濕地向來有大地之腎的美稱,有淨化水質與藏積地下水的功能,根據國科會的研究,溼地能有效降低河川中生活汙水的氮磷等營養鹽,有吸收二氧化碳、降低碳排放量的顯著效果。每平方公尺的溼地可吸收30公斤二氧化碳,其吸碳能力是藻類百倍以上,可說是減少溫室氣體的自然空氣清淨機!
另外,溼地還具有過濾污染物、淨化水源、補充地下水層的功能,緩衝沿海地帶暴風雨的功能。由於溼地含碳量極高,若遭受破壞將造成其土壤的碳分子排放到大氣中,因此溼地保護目前已成為全球最重要的環境保護議題。而溼地的環境經營以歐洲國家荷蘭最為有名,這個過去強調人定勝天、與海爭地的國家近年來在反思過去的開發政策,打掉防潮用的海堤,讓河水自然淹沒土地營造溼地環境,不但吸引了無數的水鳥做為生態觀光資源,更造就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的環境,真正落實以溼地來達到環境保護、節能減碳的政策。
而目前歐洲各國推動自然工法進行水質過濾,拆除不適當的人工建物、保留溼地的植被,讓小溪裡的水生植物發揮吸附過濾效用,不但能有效降低水中的重金屬含量,懸浮物、磷、氮等大量造成湖庫優氧化的化學元素亦能得相當的控制。
中國大陸地區近年來也有嚴重的缺水問題,因此啟動了南水北調的工程,在這項世紀工程中,中大陸當局在位於山東、江蘇交界的南四湖營造出十七個人工濕地,擴大濕地面積近兩百公頃,經由濕地植被過濾的水質合乎安檢標準,純淨的水源不但讓民眾有水喝、喝好水,更營造了南四湖的多樣性生態,這項工程成效卓著、效果奇佳,後續還有大型溼地計劃準備實施,現在的南四湖營造的溼地則吸引無數的水鳥魚類生存繁衍,成為庇護生物的絕佳棲息地。
但是金門呢?我們卻拚在水源地旁蓋飯店,填平所有的低漥地與海口溼地。浯江溪濕地旁造路是一例,將文化園區旁的魚廢棄魚塭當作土方場又是一例,南莒湖旁BOT再來一例!過去曾是金沙溪出海口的金龜山南岸曾經是濕地,但出海口遭軍方築堤後濕地縮減,今日又再移作土方場填土造陸,未來金沙溪、光前溪出口必將面臨更嚴重的水災問題。而南莒湖旁一帶地下水層淺、位處生物敏感帶與田埔水庫中段,飯店工程動工後開挖不到地下二、三公尺就水湧如注,未來如果飯店建物興設完畢,難保島東的地下水蓄積不受影響、田浦水庫水質不受污染。
這樣的水利建設合格嗎?
過去在十萬大軍駐金的年代,雖然軍方築海為堤、填沒許多海岸濕地,但卻也在金門開挖湖庫埤塘作為儲水之用,對金門水利建設有相當貢獻,但金門自戰地政務解嚴後許多的水利建設設計失當,甚至卻毫無作用,身為金門人的你知道嗎?
金沙水庫,豐水期的水庫平面比週遭農田更高,每逢颱風暴雨時榮湖、金沙水庫南岸總會發生淹水問題,而水利署河川局整建的堤南抽水站在去年淹水時根本無人進駐。再者金沙水庫鄰近海邊,去年更曾發生九降潮水倒灌入庫的問題。
金湖水庫,這座水庫花了六億三千萬元的預算,但一樣鄰近海邊,啟用後才發現因設計錯誤導致海水入侵、污染原水,原規劃的供水功能盡失,遭到監察院糾正,由於防潮溢洪堰高程設計錯誤,致使海水侵入污染湖庫水,肇致水庫原水氯鹽含量超過飲用水水源水質標準,有浪費公帑之虞,而金湖水庫一度在去年發生嚴重的藻華現象、水源品質堪慮。結果,水利單位為了防止海水倒灌入庫,又在庫外興設抽水及防潮溢洪堰工程,沒想到去年一場大雨,湖水卻又倒淹進入下湖農田,過與不及的舉措實在讓人啼笑皆非!
瓊林水庫,這座水庫目前的利用率是零!相信很多人可能沒到訪過這座位於金門島蜂腰部的水庫,由於集水不佳、瓊林水庫曾一度乾竭,目前這座水庫閒置中、水源利用率為零。而我們的水利單位難道不會思考利用金酒公司回收水淨化注入瓊林水庫供附近農友灌溉使用嗎?
除了上述三大水庫的問題外,監察院還曾糾正水利署辦理離島地區水資源開發及供水改善建設計畫,沒有善盡計畫主辦及補助機關責任,導致多項計畫工作設施延宕未結,像金門海水淡化廠第一期工程,就因處理設施設計不當,未能有效濾除、減少進流海水雜質,導致造水量僅有原規劃的一半;小金門地區新設海水淡化廠興建工程都有執行延宕、營運效益不彰等問題。面對這樣的水利工程,金門民眾你滿意嗎?
珍稀之水地下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金門長期以來超抽地下水,島西全無蓄水湖庫,島東的水質又引人憂慮,而水資系統講求循環使用,我們在前端湖庫蓄水與自然生態淨水作業失能,後端再花費龐大的預算資源投注其中可說是本末倒置。根據統計,金門島平均每天超收的8000CMD地下水,一般民眾對於CMD可能沒有概念。簡單來說,CMD是 Cubic Meter per Day (立方米/每天)的縮寫,而水的比重為一比一,換算來說,金門每天超收的地下水量為八千公噸。
這八千公噸的用水大致用於金酒公司的釀酒使用,但金酒公司並非重工業,水源理應可透過相關程序回收使用,供農民灌溉或是補助地下水。但金酒公司卻沒有這麼做,直接在昔果山海岸開挖管線,將釀酒後的用水排放入海。依金酒公司新廠現有場址海拔高度計劃,金酒公司應可思考將水源回收過濾使用,引管補注瓊林水庫,讓中蘭、瓊林一帶農友取用,避免農友竊用蘭湖水源,或思考經由生態過濾程序,逕流排放至廠區週邊的董林溪、東洲溪、白乳溪,甚至於東沙高地,復育浯江溪上游的水資源。
再者,金門各大污水廠的回收水機制也有問題存在,目前金城污水廠每天約有2000CMD的處理廢水直接排放入海,這些廢水僅有林務所灑水車、林木澆灌車有時會前往取用,其他的回收水就真的是「奔流到海不復回」!
至於目前太湖污水廠每日約有1000CMD的水量導引入后壟溪,金沙榮湖淨水廠則約有800CMD排往榮湖濕地,透過水生植物的分解過濾,淨化過的水源可供給農民灌溉使用,使用成效尚稱不錯。
與其受制於人、何不操之在我
眾所皆知,新加坡是東南亞的經濟強權,水資源問題也曾經困擾這個小國許久。過去,新加坡因為國土面積小、蓄水不易,因此向馬來西亞簽訂相關買水契約,因考慮到水源可能因此而受制於馬來西亞,因此積極透過相關水源計劃在達到自給自足的目標。新加坡為將污水集中處理,新生水產量每天約五十三萬噸,佔全國供水30%,新加坡不僅水資源技術值得取法,其自立自強、自給自足的精神更是值得金門學習!
水資源被認為是繼石油能源後,下一個可能引起戰爭的原因,金門在兩岸政策的和緩下,近期積極向大陸引水,但卻從未思考本地的水資源政策經營是否有問題?認真想想我們本身的儲水政策、集水區規劃、回收水利用、濕地水源涵養是否到位?
目前,大陸地區也面臨著嚴重的缺水問題,因此有南水北調的計劃,金門向大陸買水雖然可行,但一朝受制於人、終身難脫束縛。香港或許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香港在一九六○年向中國政府達成每年購買中國2300萬立方米水資源的協議,如今在二○一二年至二○一四年間,香港向廣東買水就需要支付高達112億4134萬元人民幣,相當於五百五十億的台幣,大陸向香港供水業務賺取的利潤超五成,香港向大陸買水比新加坡向馬來西亞買水貴了十倍。有朝一日,陸金供水管線若成,金門是否成為俎上肉,任人予取予求?
深耕金門、環境永續
過去金門以水草豐美、林木蓊鬱著稱,牧馬侯陳淵因此來金拓荒墾牧、蓄養駿馬,想必當時金門的水文必然相當優美,沒有所謂的污染問題;而時空轉換到兩岸對峙時代,金門曾有十萬大軍進駐,亦幾乎未曾聽聞水質異變或是嚴重缺水問題。但是現在呢?隨著我們生活習慣的改變,民眾濫用水源、超抽地下水,不當的開發建設又墾林伐木、封土造路、導流入海,也因此造成金門經常性缺水問題。
目前金門正力推低碳島政策,以目前的現況來說,金門應該以「綠社區」的觀點打造水資源循環再利用的傳統聚落。而金酒公司雖因產業因素,鼓勵需要大量用水的高粱、小麥產物,唯仍需進行農友的環境觀念及水資源教育,鼓勵農友保持農塘水池旁零碎樹林的完整性,廣植樹林涵養水源,並應懲治放火焚林的農民,保護林地與溼地與水生植物,保持農塘水資源、補注地下水量。
金門為一海島,其環境資源較大陸地區更為短缺且脆弱,其自然承載量一旦遭破壞就很難恢復,而錯誤的政策比貪污還可怕,從最簡單的溝渠野塘的整建乃至於下湖水庫事件,我們都在大肆破壞金門島上的水源承載量度,金門水資源課題是主政者極需思考與努力的任務,而唯有護持自然資源與環境平衡永續發展,才是保護與捍衛這座島嶼文化生存延續與否的王道。
資料來源:金門日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