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烈嶼的海岸走--系列14 龜山花岡片麻岩
由龜山出海口下海,繞龜山走至西側,此段約有350公尺,屬花岡片麻岩地質。
貴山原名龜山突出於南端海岸,在上林村之西側面海,海拔高二九公尺,現為國軍L19據點。沿岸潮汐沖刷形成沙洲地形。
花岡片麻岩景觀
花岡片麻岩景觀
烈嶼之花岡片麻岩,主要出露於九宮碼頭、龍蟠山、紅山至湖井頭一帶之丘陸及沙溪、龜山海岸一帶。混合岩及花岡岩見於后頭、羅厝等處海岸。
L19據點
龜山的北側是目前上林水道的出口
漲潮後的龜山宛如一座孤島,民國60年代前,每逢漲潮時分,都要涉水而過。
不同角度看龜山全景
退潮後的龜山前有一大片的平坦的沙岸
龜山花岡片麻岩景觀
花岡片麻岩之主要礦物組成為石英、長石、黑雲母、磁鐵礦等,外觀為灰白色、顆粒大小為中至細粒、呈中度變質。若岩漿上升到地殼中一定部位時,由於上覆岩層的壓力大於岩漿的內部壓力,使岩漿停留在地殼中冷凝結晶,自身形成岩石,便稱為侵入岩(intrusive rocks);而岩漿向原有岩石滲透的作用叫做侵入作用(intrusion)。根據侵入岩形成的深度又可分為深成岩(plutonic rocks)(距地表超逾 3公里(和淺成岩(hypabyssal rocks)。深成岩全由結晶明顯、顆粒較大的礦物組成,在溫度緩慢下降的條件下形成,例如花岡岩(granite)和輝長岩(gabbro)。淺成岩一般由細粒或斑狀結晶的礦物組成,斑狀結晶中大的礦物叫斑晶(phenocryst),細小的叫基質(groundmass),如斑岩(porphyry)、粗玄岩(dolerite)等就是淺成岩。
構成金門及烈嶼島的基盤岩石以中生代的花岡片麻岩為主幹,在基盤中有各種不同的火成岩侵入體。地表上風化和侵蝕作用不斷的進行著,低處則進行著沉積的作用,終於在古老的岩盤之上依序堆疊了金門層、紅土礫層與近代沖積層,而晚第三紀的玄武岩熔岩流覆蓋於已風化的花岡片麻岩或第三紀沉積岩之上,主要露出於烈嶼局部地區。
更多的照片,請點選下列小圖連結至相簿觀賞
沿著烈嶼海岸走---系列1 烈嶼的海岸地形與地質概述
沿著烈嶼海岸走---系列2 南山頭的玄武岩景觀
沿著烈嶼海岸走---系列3 尋訪烈嶼古地質
沿著烈嶼海岸走---系列4 東崗花岡岩景觀
沿著烈嶼海岸走---系列5 東崗踏浪去
沿著烈嶼海岸走---系列6 走訪九宮坑道海岸景觀
沿著烈嶼海岸走---系列7 九宮白珠山下海岸花岡岩
沿著烈嶼海岸走---系列8 后頭壟混合岩景觀
沿著烈嶼海岸走---系列9 后頭虎堡流紋質凝灰岩景觀
沿著烈嶼海岸走---系列10 埔頭貓公石景觀
沿著烈嶼海岸走---系列11湖井頭花崗片麻岩景觀
沿著烈嶼海岸走---系列12烈嶼西海岸沙岸景觀
沿著烈嶼的海岸走--系列13 貴山沙洲景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