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烈嶼海岸走---系列六 走訪九宮坑道海岸景觀
九宮坑道又稱為四維坑道,位於小金門東南方羅厝後方煙墩山下,介於九宮與四維(羅厝)之間海岸岬角,此巨型的花崗岬角礁岩,是戰時重要的地下運補碼頭,一方面防禦水道水域的安全,一方面可作為小艇地下坑道的天然堅固掩體。
從羅厝漁港下海往左側走至九宮碼頭上岸,距離約700公尺。部分路段需退潮方能越過,如反方向走則較為容易。
羅厝漁港全景
金門縣四周海域為大陸棚,附近島嶼羅列,底棲及中表層洄游魚類資源非常豐富,尤其羅厝這個地方原本就是小金門的天然良澳,漁業發展的潛力甚佳,但過去四十年間,金門地區的漁業基礎建設極其缺乏,為推動離島漁業發展,保障漁民生命財產,中央全額補助興建羅厝漁港,工程由八十六年七月開始動工,歷經三年施建,耗資三億,於民國88年3月終於完成羅厝漁港闢建,落成啟用。水深負二公尺,可提供漁船七十多艘停泊作業。
停靠在港內的船隻
從西湖古廟前下海往左側走,如逢漲潮就無法越過坑道出口,需繞道從海園餐廳左前方據點下海。
坑道出口處
九宮坑道東側入口
花崗岩下開挖出來的坑道,由於必須考量船隻行運的機動性與便利性,因此必須多開支道以供船隻迴轉,而貫穿整個花崗岩磐岬角的九宮坑道整體如雙「丁」字型,全長有790公尺,最寬處15公尺、高11.5公尺,總計包含5個副坑道以及4個出入口,規模比翟山坑道大了一倍有餘。
坑道在戰時最主要的功能, 就是作為運補的用途。而這海陸坑道的建造,是考量在戰爭時,露天在沙灘上進行的運補,毫無掩護,恐將受對岸火炮襲擊,為了避免造成人員物資的重大損失,於是建造一條從海上直達山腹內的水道,上頭有堅硬的花崗石阻擋,讓補給小艇得以停泊在山腹內進行補給,運補完成,有效減少靜止時曝露在敵火下的時間,如此便萬無一失了;八二三砲戰後,九宮坑道發揮了很大的功能,快速運輸補給,不讓中共有炮轟的機會,到現在則成為一項偉大的戰後史蹟。
坑道口可以欣賞花崗岩地質,走入坑道,更顯的驚心動魄!當時這些坑道,都是先以炸藥炸開一點小洞,再由人工將碎石一塊塊搬出,之後再炸、再搬出,士兵們不計血汗地開鑿質地堅硬的花崗岩,坑道內部展示的開鑿坑道的專用工具,生動的士兵雕像,及坑道裡岩塊的鑿痕,處處讓人深刻感受到當初開鑿的辛苦。
金三碼頭,由長城部隊建於民國54年3月。現已廢棄不用,也尚未開放參觀使用。
金三碼頭坑道內部景觀
金三碼頭旁的花岡岩景觀
金三碼頭旁的花岡岩景觀
岬角突出處有一座廢置碉堡,也可以從此處下海。
據點下方的花岡岩景觀
前方就是九宮碼頭,無法再往前走,需從此處上岸。
再往前走幾十公尺就到了碼頭,也可從此處往上走到遊客中心,喝杯咖啡嚐塊鬆餅歇歇腳。
九宮碼頭
岬角突出的脫褲礁
完整的照片請點選下方小圖至相簿觀賞:
沿著烈嶼海岸走---系列1 烈嶼的海岸地形與地質概述
沿著烈嶼海岸走---系列2 南山頭的玄武岩景觀
沿著烈嶼海岸走---系列3 尋訪烈嶼古地質
沿著烈嶼海岸走---系列4 東崗花岡岩景觀
沿著烈嶼海岸走---系列5 東崗踏浪去
沿著烈嶼海岸走---系列6 走訪九宮坑道海岸景觀
沿著烈嶼海岸走---系列7 九宮白珠山下海岸花岡岩
沿著烈嶼海岸走---系列8 后頭壟混合岩景觀
沿著烈嶼海岸走---系列9 后頭虎堡流紋質凝灰岩景觀
沿著烈嶼海岸走---系列10 埔頭貓公石景觀
沿著烈嶼海岸走---系列11湖井頭花崗片麻岩景觀
沿著烈嶼海岸走---系列12烈嶼西海岸沙岸景觀
沿著烈嶼的海岸走--系列13 貴山沙洲景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