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嶼田野植物系列-8 黃藥子
學名: Dioscorea bulbifera Linn.
科別: 薯蕷科(Dioscoreaceae)薯蕷屬(Dioscorea)
別名: 獨黃、本首烏、土首烏、黃獨、黃藥、黃藥根、黃獨子、山芋、山慈姑、山藥、金錢弔蛋、黃金山藥、零餘薯、金線吊蝦蟆、香芋、黃狗頭、零餘子薯芋
分布: 目前僅在湖井頭及紅山各發現一族群
黃藥子為薯蕷科薯蕷屬植物黃獨 Dioscorea bulbifera L.塊莖(零餘子)。
多年生纏繞草本。地下塊莖單生,逐年向先端增大,扁球形或圓錐形,肥大多肉,直徑4~10cm,外皮棕黑色,表面密生鬚根。莖圓柱形,淺綠色稍帶紅紫色,光滑無刺,但有稜線,葉腋常有黃褐色珠芽(零餘子),直徑約1~5cm。葉互生,心狀卵形至心形,長7~14cm,寬6~13cm,先端銳尖,基部闊心形,全緣,無毛。7~10月開花,花單性,雌雄異株,花小而多,黃色;穗狀花序腋生,雄花序纖弱,1~5條,下垂;雌花序較長,達20cm。果序下垂。蒴果長圓形,有三翅。種子一面有翅。
本省土產的黃藥子,有清熱、解毒、止血、涼血、治熱咳、化痰等效,可用於熱咳、百日咳、氣喘、咳血、咽喉腫痛、甲狀腺腫、無名腫毒、心臟病。或可配合各種治癌、瘤藥方使用,亦可配合其他蛇藥治療毒蛇咬傷。
地下塊莖單生,扁球形或圓錐形,肥大多肉,直徑4~10cm,外皮棕黑色,表面密生鬚根。切片黃棕色,平滑或顆粒狀,有多數維管束點纹。
黃藥子的零餘子,顧名思義,零餘子好像是多出來的「種子」或多出來的「孩子」,但事實上「零餘子」並不是植物的種子,而是一種顆粒狀的莖或芽,一般都長在植物的葉腋處,裡頭儲存著少量的營養物質可以讓它們在落地之後長成新的植物體,功能如同種子一般,故稱之為「零餘子」。具有零餘子的植物不多,、較常見的還有有山藥、川七、百合類等。
何首烏是著名的中藥材,但是台灣現在並沒有生產,藥店裏所賣的何首烏,如果是真品,就是從中國大陸進口的藥材,絕不是台灣所產。在台灣各地菜市場或廟會地攤、觀光景點上叫賣,大顆黑黑圓圓的的『何首島』,是台灣野生的另外一種植物,本名叫做黃藥子,也叫黃獨。有人把它當做『何首烏』賣。
黃藥子與何首烏的塊根都是古老的中藥材,在宋《開寶本草》,明《本草綱目》書中都有記載。《本草綱目》提到黃藥子“涼血,降火,消癭,解毒。”黃藥子性味苦,寒。有毒。主要是有化痰散結消癭,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他最常用來治療大脖子病,即甲狀腺結節,中醫稱之為癭瘤,常與海藻、牡蠣等相伍使用。它亦可用來治療瘡瘍腫毒,咽喉腫痛,毒蛇咬傷,又因其有涼血止血的功效,故可用於血熱引起的吐血,衄血,咳血等。使用時一般用量為兩錢左右。
因為黃藥子有毒,使用不宜過量。如多服、久服,會引起吐瀉腹痛等消化道反應,尤其時會造成肝臟損害。近年來對其毒性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並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常規劑量服用黃藥子後,也會出現口乾,有食欲不振、噁心、腹痛等反應。服用過量可引起口、舌、喉等處燒灼痛,流涎,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瞳孔縮小,嚴重者出現黃疸。其直接毒性作用,是該藥在肝內達到一定濃度時干擾細胞代謝的結果,大量的有毒物質在體內蓄積可以導致急性肝中毒,最後出現明顯黃疸,因肝昏迷也有因窒息,心臟麻痹而死亡。因為黃藥子外觀長的像何首烏,又價錢較便宜,因此常有人誤以為是何首烏,買來補血烏髮,卻不幸賠上了性命,真可謂是得不償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