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厝水尾塔
散落在海灘的水尾塔構石
塔在金門應用相當廣,其中很多傳說是脫胎於白蛇傳中法海和尚把白蛇壓在雷峰塔下。另外在封神演義中的托塔天王李靖,手持的武器是玲瓏寶塔,這塔的功用可用來「收妖魔,鎮鬼煞」,金門民間在寺廟中脊常有「雙龍拱塔」的裝飾,正可印證金門民間對塔的重視。可見塔亦有鎮壓妖魔鬼怪,為居民的安寧、子孫的繁盛及守住財富的作用。
在過去文獻紀錄中,金門有水尾塔紀錄的聚落,分別為:北山、東山前、西山前(雙塔)、浦邊、斗門、榜林、西堡、安岐、下莊、溪邊、下湖、林兜,共計十三座水尾塔。
「水尾塔」,顧名思義即興建於水尾之塔,具有顧村境、防路沖、止煞、防風、聚財和戍守海疆等功能。
塔頂通常會放置葫蘆,葫蘆的形狀像子宮,葫蘆內藏有種子,也是生命力的象徵,葫的讀音和福相同,故也用來象徵福。所以葫蘆放在塔頂具有斬妖除邪和綿延生命的意義。
黃厝位於烈嶼的北半島,由於靠近海邊又無高山、大樹遮蔽,加上東北季風之肆虐,經年飽受風害,因此在境內海邊設置水尾塔用以鎮風止煞。但不知何故,文獻並無記載。
根據黃厝耆老洪植地先生的敘述,這座水尾塔應建於清朝年間。塔採青斗石建造,為圓柱形(類似蛋糕狀),高九層,每層約35公分,加上頂上的石葫蘆,高度約有3.6公尺。最上層一圈直徑約60公分,往下每層半徑約增加10~20公分,推算最下層的寬度接近三公尺。
水尾塔的位置約在圖上植筋處
民國38年國軍退守金門,為了構築防禦工事,將它拆了蓋碉堡。近年來大量撤軍,營區一座座拆除,又加上排雷時重機械的開挖,原本被挪作他用的石塊出現跌落海灘而現蹤。
黃厝出海口這裡,早期也是帆船往來金廈的渡口,後來有了交通船,漸漸沒落,只剩下一些小舢舨停靠捕魚,但隨著人口外流、漁業沒落及年齡層老化,目前此處已無船隻進出。
槍寮大約的位置
為了防禦海盜入侵,此地建有一座二層石砌的槍寮(就在目前地雷主題公園內的漁寮處),但也在國軍駐守後被拆去構築工事了,只有老人家們還記憶深刻。
2014.03.03 訪談黃厝耆老洪植地先生紀錄
根據洪植地先生口述黃厝水尾塔樣式,由洪暐翔描繪的模擬示意圖: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