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北疆--東引鄉
東引列島由東、西引兩島組成,位處台灣基隆西北方約100海里,距閩江口61浬,東、西兩島已築堤相連。東引島面積 3.22 平方公里、西引島 1.13 平方公里,含附屬無人島礁在內,總計全鄉面積 4.4平方公里。
東引原名「東湧」,據民間傳說,很早以前,福州東北方海面,一夜之間湧現一座小島,無以為名,遂名之「東湧島」。其實,在馬祖列島中,東引海域最深,輪船從南竿駛向東引,過了亮島(俗稱浪島),湧浪便轉大,因此,古人才以「湧」來稱呼。
島上有南澳、北澳、獅子村、西引三家村等四個自然村,但居民大多集中於南澳,為了方便分割行政區,因而從「中路」一分為二,成為中柳、樂華兩個行政村。
中柱港
為東引鄉主要出入門戶,港口大樓後方岩壁上刻有「中柱港」三個大字,大船入港之際,可清晰望見。一上岸,碼頭矗立的「夢幻之魚—橫帶石鯛」塑像,極為醒目,是島上重要地標之一。
中柱島與西引
鱷魚島
位於西引島清水澳的西側,以形如一隻靜臥的鱷魚得名。傳說有一兇猛的鱷魚長年於清水澳作怪,玉帝特地施法收伏巨鱷,將牠化為石身。
往國之北疆步道
羅漢坪
位在西引西北角,上門流北方的礁石群,由於該處兼具平坦礁石、海蝕溝及海蝕柱地形。從海上向該處礁石群遠眺,海蝕柱林立,狀如「十八羅漢」排列,栩栩如生,民眾又稱「羅漢柱」,因而得名。
國之北疆
「國之北疆」石碑,可以眺望中華民國實際控制的最北領土-北固礁。
后澳
西引后澳的海蝕地形相當豐富,有海蝕洞、海蝕門與海蝕柱等,是觀賞海蝕地形的最佳去處之一。
三山據點
命名由來是因為早年東引指揮部因為軍事需要,從最東邊的世尾山開始命名為「一號高地」,最後到西引的最西邊高地為33號高地,而三三據點的位置就是位於當地人稱之為「西鼻」據點位置,也是東引防區位置最西的據點。由於軍方的錯誤刻石,現也稱「三山據點」。
西鼻
西門流灣
西門流據點
中柱島
中柱島
東引原本不是一個島,而是東引與西引兩個島組成,過去兩島間有一座礁岩,名為中柱島,漲潮時就成為一座孤立的海中礁島,距離西引約有兩百公尺的距離,當連接兩島的堤防還未建立時,大退潮時可從東引經過中柱島,涉水步行至西引。民國64年,先築起介石橋連接東引與中柱,11年後再完成連往西引的道路,路中有座高於路面的感恩亭,經過時,遠遠還能看見蔣經國銅像坐在亭內。
感恩亭
位在東、西引之間的中柱島,退潮時與東引島相連,漲潮時孤立海中,民國75年興建連堤,將東西引兩島連在一起。島上軍民為感念前總統蔣經國對東引重大建設的支持,在中柱島上興建感恩亭,亭中立有蔣經國坐姿銅像。
東引
東堤
忠義驃悍
石碑矗立在東指部隊史館旁,是民國五十九年于豪章將軍在總司令任內所題,並作:「忠肝如鐵石,義膽肝雲天,驃旗耀中原,悍氣壯山河」。
東引隊史館
民國五十二年一月,東引指揮部於「東昌閣」附設「隊史館」,「東引反共救國軍歷史文物館」簡稱隊史館,隊史館裡有創意隊旗、東引島模型、蔣公銅像、軍旗、蔣公視導反共救國軍照片、蔣公文物、歷任指揮官照片、歷史長廊、報社專區、歷任總統蒞臨東引照片等。
東湧日報
東湧日報社是一個相當有歷史的軍報社,自民國四十六年十月十日於東引成立至今,已半世紀之久。
東引島綜合運動場
東引南澳
忠誠門
為一仿古半圓形城牆式的建築物,城牆頂上持槍阿兵哥雕像,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英勇姿態,昔為東引島的門戶,自中柱港完成後,已失去原有功能。穿過城門,拾階而上,即是島上繁華一時的「中路」,此區保留較多傳統閩東民宅,以花崗石為建材,樸拙堅實,頗有「戰地九份」的風味。爬上城門,雕像旁更是俯看中柱港的好地點。
東引島上國民住宅為軍方於民國58年興建。
中柳村40號洋樓牆上塑著「湧泉浴室」四個字。
南澳中路
從忠誠門往上看的左邊是「中柳村」,右邊則是「樂華村」。
其介如石
固若金湯
梅臺
東引關帝廟
中流砥柱
安東坑道
安東坑道位於東引指揮部旁,工程浩大,鬼斧神工。坑道內各項設施齊全,有寢室、彈藥庫、中山室、廁所,甚至連養豬的豬圈都有。坑道有八個洞口,沿著洞口外的山壁,每年春夏期間,黑尾鷗都會群聚於此,繁殖下一代。從洞口寬闊明亮的觀景平台望出,碧海藍天、奇岩怪石、海鷗飛舞。
朝山觀音
位在恩愛山東面山腳下,小紫澳西側,有一直立的巨石,從海上遠望,像是觀音盤坐向壁,但從山上望去,卻似立姿面山,因此命名「朝山觀音」。
東引火葬場
威顯張將軍廟
東湧燈塔
東湧燈塔興建完成於清光緒30年(西元1904年),民國77年被內政部評定為國家三級古蹟。聳立於懸崖峭壁上的白色燈塔,和崖下湛藍的海水相互輝映,氣勢雄偉。由於歐式建築風格,當地居民譽為「東引別墅」。燈塔下方設有霧砲兩尊,現改增設霧笛一座,取代霧砲做為霧季的助航之用。
太白天聲
位在東引島燈塔入口處,是一處聳立巍峨巨石之上視野極佳的觀景台。登臨於此,極目四望,沿岸岩石粼粼,地景險峻,遠眺汪洋一片,在春夏之交,雨霧迷離,風聲與海浪澎擊,沿岸之岩石,潮聲交錯,有若太虛幻境,因以得名。
光芒萬丈
閩海關東湧鐙塔碑
烈女義坑
由海蝕崖及海蝕溝所構成的烈女義坑,懸崖高度近百公尺,從觀景台向下望,海浪在深谷中拍打的氣勢,令人驚心動魄。 傳說清朝年間,一名漁夫之妻遭盜匪強押至島上,義不受辱,逃到這座海蝕崖邊,縱身而下,喪命於斯,島民感佩其貞烈,於是命名該處為烈女義坑。
烈女石
烈女義坑西側有一顆大岩石,上面寫著為「烈女石」,相傳是因為一女子坐望夫歸而得名。
一線天
一線天是一處海蝕溝地形,位於東引天王澳的西側岬角,曲折的戰備壕溝兩旁,標語林立,步行而下,站在觀景台前,看見整片大海與天空被壓縮在垂直的岩壁縫隙中,海浪從狹小的空間,由外海鑽入,一點一滴侵蝕著岩壁,形成鬼斧神工的天然奇景。岩壁上「天縫聆濤」四字,為賴名湯將軍所題。
鎮海天王
「國民革命軍之父」塑像
北海坑道外灣澳
北海坑道
北海坑道位於東引燕秀澳西側,坑道長148公尺,原可容納數艘小艇,後來遭颱風侵襲,嚴重損壞,因而廢棄不用,民國89年整修完工後開放,內部重建步道及欄杆,坑道末端樹立八名構工者塑像,供人緬懷。坑道旁興建紀念碑一座,另構築拱橋,可就近欣賞豐富多變的海崖、海岬等海岸地形。
坑道旁興建紀念碑
燕秀潮音
位於特種部隊海龍蛙兵的連隊後方,燕秀一詞,馬祖的方言讀音意指「燕巢」。燕秀潮音是一處典型的海蝕洞地型,藉著谷底裂縫與大海相通,每日潮汐引發潮水灌進谷底,潮浪撞擊岩面引發迴響,蕩漾於山谷間而成名。步行到最高點的觀景台,視野開闊,向東望去,「老鼠沙石林」美景,盡收眼底。
泰山廟
海現龍闕
海現龍闕位在北澳南方、東引加油站下方。由於澳口黝黑的玄武岩地質,在海浪日積月累的沖蝕下,沖刷成為奇特的「海蝕門」。
東引遊客中心
東引航空站
無光害的東引天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