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嶼潮間帶生物 系列78  中國

中國鱟_04.jpg 

學名:Tachypleus tridentatus 

科名:節肢動物門、有螯肢亞門、肢口綱、劍尾目、Limulidae科、Tachypleus屬、T. tridentatus

別名:馬蹄蟹

 

中國鱟_03.jpg 

中國鱟_09.jpg   

      中國鱟,體似瓢形,深褐色,全長可達70cm,寬約30cm,雌性成體一般體重都在2kg以上。


中國鱟_11.gif 

  由頭胸部、腹部和尾劍三部分組成,全體覆以硬甲,背面圓突,腹面凹陷。頭胸甲自前緣至左右兩側呈半圓形雄性個體前緣兩側各有一凹陷處。頭胸部背甲廣闊略呈馬蹄形,自其前福建中國鱟緣至左右兩側緣成半圓形,兩側向後突出成刺。背面突起較高(雄者稍扁平),中央有一縱脊,其前端有單眼1對,兩側各有縱脊1條,其上各有複眼1對,腹面凹陷,有口,有附肢6對,前面2對為頭部的附肢,第1對短小,由3節組成,是為螯肢;第2對長大,由6節組成,稱為腳須,幼體及雌體的末端2節均呈鉗狀,雄體的末端呈彎鉤狀,為抱接器;另4對稱為胸肢,位於口兩側,基節常有倒刺,用以説明攝食,又稱顎肢,前3對末2節亦呈鉗狀,而後1對適於在沙土上挖洞及爬行。腹部略呈六角形,雄者兩側緣有6對可活動的倒刺,前3對較大,但雌者的第4、第5、第6對緣刺已退化成很短;腹面有條板狀附肢6對,第1對左右相連蓋住生殖孔,故稱生殖厴,其餘各對的外肢節內側都有150-200頁薄板狀的書鰓,其內有血管網,可進行氣體交換,另在頭胸部有1對四葉的基節腺,用以排泄。腹部末端有一條呈三角棱錐形的尾劍,於上棱角及下側兩棱角基部均有鋸齒狀小刺,尾劍長度與背甲大致相等。

  除第六對附肢外,雌體其他附肢末端皆為鉗狀。而雄性的第23對步足為強壯的鉤爪,用以夾雌持雌體。第六對步足末端基部長有5各扁平、可活動的突起物,用以在泥沙中鑽穴爬行。第2至第六對附肢基部皆有咀嚼面,圍繞口部。腹甲背部有細刺,雌性兩側有3對細刺,雄性則有6對。腹甲生有附肢6對,其外肢都呈板狀。第一對附肢左右連合成扁平的葉壯體,蓋住生殖孔。肛門開口於腹部與劍尾的關節處。

  尾刺能自由運動,當背部貼地時常用此尾使身體翻轉。頭胸甲隆起線的中央突起外側各有一個複眼。頭胸甲與體後部背甲交接處有關節,可使腹部向前屈曲。

  』這種生物早在四億年前就己經生活在海洋裡,較人類有著更長久的歷史,但近幾十年來鱟分布的地區越來越窄,數量越來越少,與環境大肆開發破壞有關。從前台灣西部的沙灘有許多鱟,如今覓不可得;澎湖三十年前也有很多,現今也只是偶爾一見,如今祗有在金門可以找得到鱟的蹤跡,益顯現出鱟的珍貴與金門生態之美,未來如何推廣鱟魚的生態保育工作顯得格外重要。

中國鱟_05.jpg  

中國鱟_08.jpg 


鱟的種類及分布

全球現生的鱟分為 4種: 

1. 美洲鱟 (Limulus polyphemus Linnaeus,1758):為綠褐色至黑褐色,分佈於北美東部緬因州海岸至墨西哥灣。

2. 中國鱟 (Atachypleus tridentatus Leach,1819):灰綠色,分佈於日本、中國長江以南海岸(包括浙江、福建、廣東、廣西、香港、台灣和海南沿海),以及越南、菲律賓、婆羅州和印尼沿海。

3. 南方鱟 (Tachypleus gigas Muller, 1785):灰綠色,分佈於印度沿海、新加坡、婆羅州以及印尼。

4. 圓尾鱟 (Carcinosvorpius rotundicauda Latreille, 1802):深綠至綠褐色,分佈於孟加拉、泰國、印尼及婆羅州。喜歡居位於鹽度較低的河口,同時具有溯河而上的習性。

  

鱟的生活史 

    成鱟出現於每年 5月到89月間(產卵季節),東北季風起即會遷徙至20-30公尺深海域越冬。出現季節時母鱟及雄鱟於大潮清晨或傍晚,集體游上潮間帶高潮線附近的沙洲產卵,產卵於沙洲泥灘間,卵產在5公分深的沙中。卵直徑約0.3公分,淡鵝黃色,一次產卵百餘顆。卵孵化之後,漂至高潮線附近的泥灘地,經脫殼變態下來,過底棲的生活,以泥灘上之細小生物或碎片為食。長大至4-5公分隨水流逐漸遷移到以沙為主的地區,至10公分上下就離開潮間帶到較深海域生活。在深海中經過數年的成長後,當達到成體時,雄鱟即會尋找雌鱟而為配對,當到生殖季節時仍固定游回到海邊產卵。

     鱟居住於沙質淺水海域,常爬行或全身潛行於泥沙中。它的棲息地點與年齡有關,通常稚鱟生活於海岸泥灘地,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游向外海生活。鱟於冬季時會選擇在較深的海域生活,直到來年水溫回升時再遷往淺水域覓食或於沙岸產卵。晚夏才產卵孵化的稚鱟可以潛伏在低潮線潮間帶過冬,天氣好時會爬出攝食。

 

鱟的雌雄區別 

中國鱟_12.gif 

    雄性個體頭胸甲前緣為一凹陷處,且第二及第三對步足特化為鉤子狀,而雌鱟的頭胸甲前緣為圓弧狀,在步足方面皆為鉗狀;在腹節方面,雄鱟腹節背甲的緣棘為六對,雌鱟的腹節背甲緣棘為三對長的及三對短的,以免妨礙雄鱟的伏身擁抱;另外也可以從生殖厴內的生殖孔來判別雌雄。

 

鱟的脫殼 

中國鱟_06.jpg 

    鱟如同其它的節肢動物,是以脫殼而後成長的。由一次的脫殼而長大約之前體型的1.3-1.4倍,但死亡率也高,是一種博命的成長。鱟的卵於孵化前在卵膜內就脫皮四次,因此仔細觀察回轉卵,卵中就有如仙女的羽衣狀薄紗的殼,在回轉卵此時的胚體已經成了像鱟的體形。在剛孵化出的第一齡幼生由其形態看,與成體的鱟很相似,只是還沒有那特徵的尾劍。第二齡幼生其體長約為10mm,而在第一齡幼生時沒有的尾劍,在此時期也明顯的長出來。鱟的脫殼是由頭胸部的周緣裂開,而新的舊體才由其間隙跑出來。剛脫皮的甲殼非常柔軟,這甲殼要恢復到原來的硬度,也需要相當的日子,幾乎令人懷疑牠是否會恢復到原來的堅硬度。鱟由於生長速度慢,所以是一種不大能長大的動物,至今仍不明白確定幾年才能生長成成體。大概認為雄的脫15次皮,而在第13年成成體;雌的脫16次皮,於第14年成成體。須經過8年以上才會性成熟,有繁殖下一代的能力。

 

鱟的民間俚語 

拾得鱟: 形容運氣佳,買到便宜貨,或遇到便宜事。 

掠鱟: 一對對公母的鱟稱為鴛鴦魚,但人們卻把女人「討客兄」或男人找「細姨」而在「相好」時,被人撞見稱之為「鱟」;掠是捉的意思,頗有捉姦的味道。 

捉鱟公衰三冬,捉鱟母衰一斗久: 成年的鱟,無論是在水裡游行,或在海灘爬行,都是母鱟背著公鱟,漁民如果捉到鱟,一定是捉一對的,如果讓牠跑了一隻,捉到的這一隻就必須放走。 

捉孤鱟,衰到老: 捉孤鱟,衰到老。意思是說捉單獨一隻的鱟,一定會倒楣一輩子,因為鱟夫妻非常恩愛,你捉了一隻,另一隻會孤單寂寞,同時警惕世人,拆散他人姻緣,會倒楣一輩子。 

好好鱟,剎到屎若流: 剎鱟是一門大學問,不懂訣竅者,往往會把牠剎得一團糟。比喻技術不純熟,把一件美好的事給搞得面目全非。

 

 

 鱟的醫用價值 

  中國鱟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肉——辛、咸、平,清熱解毒,可明目,治青光眼、膿泡瘡。殼——咸、平,有活血祛瘀、解毒作用;含溴、鐵、鋅、銅、鎳、錳、鈣、鈦、氯、硫、矽、鋁、鎂等元素;主治跌打損傷、創傷出血、燙傷、瘡癤。尾——咸、溫,有收斂止血功效,用於治肺結核咯血、瘡癤。

  世界上開展中國鱟研究最多的國家有美國、日本和中國。

  中國鱟的血液可以提取藥物,鱟的血細胞凍幹品——鱟製劑可以作為檢測LPS內毒素的一種試劑,這個是全世界通用的一種檢測試劑,用於快速診斷內毒素血症、細菌性腦膜炎、細菌尿等急難病,挽救許多垂危患者的性命。根據廈門大學細胞生物學教研室實驗室的研究結果,鱟的血液中提取的一種鱟素也具有抗癌、抗腫瘤和抗病毒的作用。其外骨骼是一個很重要的甲克素的原材料。

  中國鱟的血液是藍色的,是因為含有28%的銅離子所致,它具有一遇病毒馬上凝固的特性。科學家根據這一發現從鱟的血液中提取“鱟試劑”,用作制藥和食品工業中毒素污染監測劑和檢測人體內部組織是否遭遇病菌感染。

  專家們在研究中發現,鱟的血裏面還隱藏著50多種有醫藥價值的生化物質。

中國鱟_01.jpg

中國鱟_07.jpg

中國鱟_10.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章魚 的頭像
    章魚

    烈嶼觀察筆記

    章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