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嶼鄉潮間帶生物資源 僧帽牡蠣
學名:Saccostrea cucullata (Born, 1778)
同物異名:Ostrea cucullata Born, 1778 (synonym)
分類:雙殼綱(Bivalvia)、牡蠣目(Ostreida)、牡蠣科(Ostreidae)、囊牡蠣屬(Saccostrea)
別名:褶牡蠣
貝殼長約可達5公分,表面呈灰色,形態多變,多為三角形,以左邊的殼固著在岩石上,右殼呈蓋狀,蓋在左殼上,比左殼小。鱗片水波狀,薄而脆,末端常延伸成舌狀,無顯著的放射肋。殼表面多變化,常為淡黃、紫褐等色,並間有黑色條紋。左殼極凸,鱗片較少,具粗壯的放射肋,常有棘狀突起,附著面大。
兩殼內面白色,左殼前凹陷極深。
鉸合部狹窄,韌帶槽狹長,呈三角形。
閉殼肌痕近圓形,位於背後方。外套膜緣觸手有兩行。心臟呈肉色。
習性對環境適應的能力較強,是一種廣溫性和廣鹽性的貝類,適鹽範圍在10~30%,水溫在3~32,沿岸岩礁、軌條砦、木樁上、堤防與消波塊的潮間帶中部均有生長。垂直分佈在潮間帶中、低潮區及潮下帶淺海。在風平浪靜、潮流暢通,有適量淡水注入的內灣,最適宜其生長。
烈嶼鄉埔頭潮間帶養殖的牡蠣主要是僧帽牡蠣。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