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嶼鄉潮間帶生物資源 藍紋章魚
學名:Haplochlaena cf. fasciata(Hoyle, 1886)
分類:頭足綱(Cephalopoda) 章魚目(Octopoda) 章魚科(Octopodidae) 藍圈章魚屬(Hapalochlaena)
別名:藍圈章魚、豹紋章魚、藍環章魚
體型小、長筒形、末端尖,長約12至20公分。腕足8隻,腕長約胴體的2-3倍。身體呈淡黃棕色,表面有許多小突起,通常具有50至60個褐色至黑褐色的斑紋,有明顯藍色線條及少數單獨藍色小圓圈,腕有間隔成對藍色小圓圈。受刺激時斑紋中會出現不規則的藍色線紋和環紋,是一種警戒色。
攝影:蔡咸
藍紋章魚個性害羞,喜愛躲藏在石下,晚上才出來活動和覓食,靠捕食小蝦小蟹和受傷的魚類為生。雖然不算是好鬥的動物,但在被激怒后它也會發起攻擊,而大多數對人類的攻擊僅僅發生在藍紋章魚被從水中提起來或被踩到的時候。
藍紋章魚的的皮膚含有顏色細胞,可以隨意改變顏色,通過收縮或伸展,改變不同顏色細胞大小,藍紋章魚的整個模樣就會改變。因此當藍環章魚在不同的環境中移動時,它可以使用與環境色相同的保護色。如果它受到威脅,它們身上的藍色環就會閃爍,藍紋章魚因此得名。
變色前
變色後
藍圈章魚屬所分泌的毒素含有河豚毒素、一種血清素、乙醯膽鹼和多巴胺等物質。河豚毒素對中樞神經和神經末梢有麻痹作用,其毒性較氰化鈉大1000倍,0.5mg即可致人中毒死亡。一隻這種章魚的毒液,足以使10個人喪生,嚴重者被咬後幾分鐘就斃命,而且目前還無有效的藥物來預防它。章魚的毒液能阻止血凝,使傷口大量出血,且感覺刺痛,最後全身發燒,呼吸困難,重者致死,輕者也需治療三四周才能恢復健康。藍圈章魚屬的河豚毒素是由唾液腺中的一種細菌所製造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