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嶼鄉潮間帶生物資源 錢斑躄魚
學名:Antennarius nummifer (Cuvier, 1817)
科名:躄魚科(Antennariidae ) 躄魚屬(Antennarius)
別名:眼斑躄魚、五腳虎
體側扁,卵圓形,腹部膨大,尾柄明顯。頭高大,頭背緣陡斜。吻短。眼小。口較大,近直立狀,頜齒尖。體無鱗,密被絨毛狀小棘。第一背鰭棘即吻觸手末端呈球穗狀;第二、三鰭棘粗壯;各鰭鰭條部均被皮膜,僅末端外露。頭部及頤下有少許皮質須狀突起。錢斑躄魚體暗褐色或微紅,腹部淺色,體側有不明顯的暗色網狀斑紋;背鰭第9~11鰭條基部具一明顯的黑色眼狀斑。鰓孔小。體表粗糙,被雙叉小棘。頦部無肉質小突起。背鰭基部有大型黑色眼狀斑;餘鰭或多或少具褐暗色小斑點。
躄魚科魚類慣於模仿珊瑚礁區的海綿、水生植物、珊瑚礁石或碎礫等,不論是顔色、斑塊、鬚瓣或表面粗糙的程度都與它棲息的環境或生物的形態一模一樣,難以分辨。像是惟一的非底棲性躄魚──斑紋光躄魚(裸躄魚),平常即隨著馬尾藻在海面上四處漂流,它的體色形態就和馬尾藻殊無二致!躄魚的這套化妝術,比起石狗公、比目魚等魚類的擬態更見高明之處,在於它並非只單純靜止不動、守株待兔,而是利用胸鳍緩慢爬行,潛近獵物身旁再快速地吞食。當然除了掠食之外,它的僞裝本領也可以減少被其他掠食者吞食的機會,增加自身的存活率。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