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嶼田野植物系列-212 貓腥草
學名:Praxelis clematidea (Griseb.) R. M. King & H. Rob
科名:菊科(Compositae) 假藿香薊屬(Ageratina)
別名:假臭草、貓腥菊、假藿香薊、紫莖澤蘭
多年生草本植物。老莖木質化,直立,多分枝;分枝圓柱形、斜上、多毛茸。
葉片散生,有腥臭味;葉片卵圓形至長菱形,表裏兩面密生茸毛和腺點,葉片下部尤其多,基部圓形至楔形,3出脈,粗鋸齒緣,每邊有 5~8 齒,尾端突尖。
花序頂生,筒狀花多數,聚生頭狀,形成繖形花序或少數頭狀聚繖花序。繖形花序具有毛茸;苞片鐘狀圓柱形。小花 25~40 朵,近紫藍色或淡紫色。
瘦果紡錘狀,末稍有剛毛,密布白色冠毛。
貓腥草又稱假藿香薊,於1826年首先從中美洲引進英國作為觀賞植物,然後由此傳播引進至個世界、日本以及新加坡都曾大量引進栽培,台灣亦同以同樣理由引進,近年散逸成為雜草。
貓腥草不僅生育地類似紫花霍香薊,它的長相更是與紫花霍香薊非常相似,近年來悄悄快速大量繁殖,擠壓紫花霍香薊的生存空間。也因同樣的貓腥草這菊科植物具有很長的開花期、種子的繁殖率極高、很強的養份吸收力等特性,使得快速生長及迅速覆蓋地面,而影響其他植物的生長。目前金門地區原野上幾乎不見紫花霍香薊的蹤跡,看到的絕大多數是貓腥草。
相關閱讀: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