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山走海2013金門寫生展
展出地點:烈嶼鄉文化館二樓展廳
展出時間:2013年2月26日~3月31日
開幕致詞:
我們,從讀書時代就常常在家鄉寫生,有感於金門島嶼由戰爭地域卸妝後,在轉換為地域性的過程中,景物不斷遭到破壞,許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物正在消失中,因而互相勉勵要多寫生創作,我們以手上的彩筆來呈現這歷經烽火之島嶼的美!也為下一代留下些許的文化紀錄,以提升金門文化公民權。
我們或成群結伴,或獨自單飛地深入家園的各個角落,挖掘不同的創作題材,以自己的感覺去發掘家園之情,以自我的情感去塑造家園之美,也以純熟的技法去表現個人內在的意象。
正如李白詩云:「名工繹思揮彩筆,驅山走海置眼前」。我們驅走在這塊心中熱愛的土地上,隨著個人的稟性向她化緣。攀登山阜,奔赴海隅,或頂著烈日,或冒著寒風,縱使辛勞也始終甘之如飴,我們對野地寫生的迷戀,已超乎一切外在的不便。
其實這正是成就圖畫的原動力。因此我們的作品雖然風格各異,但都充滿著生命活力,散發動人魅力。在繪畫的領域裡,我們各有專擅,卻一同品嚐金門這塊大地的深味。
參展畫家介紹:
李苡甄 1951年生於金門,國中美術教師退休。
--自然潔淨、恣意率真
金門的閩南建築歷經歲月的洗禮,更顯特色,常令人禁不住想動手將之留在彩筆之下。海島的金門,四周環海,任何一個海灣、沙灘都很入畫,所以閩南建築、海景即其最愛。
洪永善 1954年生於金門,國中教師退休。
--觀察入微、雋永悠遠
繪畫對其而言,是以敏銳的感性與眼光,使寫實的技法獲得超越,並再現客觀世界的層次,而傳達一份濃郁、歸結於生活鄉土的情懷。其作品不論佈局、運筆、用墨、設色,皆考究筆觸,近年創作主題均投注在身邊的事物,將對周遭的關懷,透過筆墨轉化為熟識可親的作品。
洪明燦 1954年生於金門,現為金門縣書法學會理事長。
—構圖嚴謹、單純雄渾
擅長以「素描」做為呈現的主調,去鋪陳參透,以鉤勒原野蒼茫孤寂的況味。並喜以平靜的心思,走入村野,對景直觀,讓心靈與景物合而為一,表現大地的豐盈與自心的滿足。
唐敏達 1952年生於金門,現專事繪畫、書法。
--筆調細膩、層次豐富
擅長水墨、書法,以蒼茫筆調,表現金門鄉土的豐美與寧靜。
翁清土 1953年生於金門,教師退休。
—清新脫俗、鄉情濃溢
其畫,清新脫俗。在嚴謹的構圖及精鍊的寫實中,洋溢著一股家鄉的感動。
張國英 1957年生於金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畢業。
--去繁就簡、精確練達
故鄉金門為其單一創作題材,常以寫生開端,再經反覆思慮醞釀畫意而成。金門對其而言,是處處隱含堅忍與頑強的生命力。其作品中時時激盪著對直覺與認知、現實與理想等兩種相互衝突的心濤。
楊天澤 1954年生於金門,國中美術教師退休。
—大塊鋪陳、放懷不拘
忠於自我表現,運用水彩寫真技法,以開朗的心情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並進行寫生創作,透露其對家鄉有獨鍾地描繪。
董皓雲 1971年生於金門,現任中正國小教師。
—理性分析、熱情洋溢
董皓雲如此說:繪畫,是證明自己存在的另一種方式。他在水平與垂直架構出的多重空間裡,在形色光影營造出的韻律推移中,試圖探索造型與意蘊、抽象與具象、實體與心象之間,相互對立、又交相參照之微妙辨證關係。在自然存在之物、個人情意之境與理性純粹之結構元素間,尋索各種有機組合之可能,並帶有濃郁的文學與音樂性。
蔡儒君 1971年生於金門現任國立金門高中教師
--靈動雅淡、情韻綿渺
透過風景繪畫方式來傳達對土地過往歷史的記憶
顏國榮 1967年生於金門,現任台北市立華江高中美術教師。
--肌理溫潤、色彩穩定
其創作風格是追隨印象派的精神畫風,捕捉光影變化與色彩給人的情感。更因對大自然的熱愛,走訪各國以及最愛的家鄉—金門寫生,自然中美的感動景象都是其創作題材,企圖留下剎那的感動,與觀賞者產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