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小金門今昔物語

夏日。島嶼的天空_41.jpg   

作者  安平見

 

   事隔多年,我再次來到小金門。

   前一次來訪時,兩岸交流尚未開放,從大金門的水頭碼頭搭船,除到高雄外就該是到小金門九宮碼頭;如今前往廈門的小三通航線,成了碼頭輸運的大宗,如我這般前往小金門的旅人反是稀奇。


   一、小金門前世

   「您好,您是台灣來的嗎?」

   明明已將數位相機收好,極力掩飾自己是觀光客的身分,依然被當地人一眼望出身分,就像是在做田野調查時,有時一走入小村子,運氣好時村民會直覺認出你是學生,運氣不好時村民會認為你意圖不軌,連村裡的狗都衝著你吠。

   不過,今天我的運氣顯然不錯,面前的輝伯客氣地請我坐下,開始說著我理應耳熟能詳的典故。

   小金門的正式名稱是「烈嶼」。相傳烈嶼島和大金門原相連屬,南宋末年,帝昺為躲避元兵的追擊而行船至金門海面,正在前無進路、後有追兵的險峻情勢,忽然山崩地裂,烈嶼和金門斷裂開來,為帝昺開了生機,帝昺因而脫險,從此本島就被賜名為「烈嶼」。

   可惜帝昺的故事並未因此出現「少康中興」般的轉機,據史書記載,西元127926日這天,宋軍與元軍進行的最後一場海戰──史稱「崖山海戰」以全軍覆滅作收,於是身為南宋最後一位皇帝的帝昺在丞相陸秀夫的背負下投海自盡。這段異族入侵的歷史,呼應了烈嶼發展史的第一頁──五胡亂華。

   安定的生活鼓不起人們冒險的勇氣,惟有在兵荒馬亂的時代,人們始會尋找新天地。我閱讀的史料中對烈嶼最早的記載,是隋唐之際異族入侵導致中原殘破不堪,逼得居民大舉遷徙,後有數支姓氏來此落地生根,逐漸發展成如今的五大村落。

   「小姐,妳是台灣來的嗎?」

   幾個穿著軍服的軍人,好奇地加入聽輝伯說故事行列。我望著他們身上的墨綠,想起烈嶼在歷史上留名的原因。

   烈嶼山多而平原少,山巒又多分布於東北方,使得烈嶼整體地勢東北寬而高聳,西南狹而平緩,據說這是「彪顧猛虎」之勢,再加上扼制閩海,屏障台澎的地理位置,自古即為兵家必爭之地。

   以研究歷史的角度,烈嶼的重要性在於戰略。「唐代閩觀察使柳冕,在島上紅石山上設有牧馬寨做為牧馬之用,宋元兩代在島上設鹽場,明代烈嶼設巡檢司,清代為防倭寇,立塞置汛。另外,南明鄭成功也於1646年在島上吳山會文武群臣,曾派鄉籍俊彥林習山駐守烈嶼,以此島做為『反清復明』根據地」,寥寥數語的記載,描寫的淨是早已更迭的政治史,與現代人的幸福毫無干係。

   何必背負歷史加諸的沈重枷鎖呢?

   於是,我不愛「烈嶼」,專愛「小金門」這聽來猶似Q版公仔的地名。


夏日。島嶼的天空_43.jpg  

   二、小金門今生

   多年前遊歷小金門,是隨旅行團走馬看花。今日再訪小金門,是以自認的文史工作者身分獨闖。

   小金門處處是湖泊。西湖、菱湖、蓮湖、清遠湖、陵水湖……雖沒有蘇東坡筆下「可比西湖比西子」的磅礡,自有其恬淡寧靜之美;兩旁綠樹成行,鬱鬱蔥蔥地散發生氣蓬勃。

   如果要再給小金門一個定義,我寧願說它是「生態之島」,餵養著罕見的自然。

   據導覽人員告知,五月來訪的我錯過了賞鳥的最佳時節,但仍有機會一睹金門特有的蒼翡翠。並未期待此趟旅程轉換為賞鳥之旅的我,還是租了架望遠鏡,守株待兔了一小時,卻未見到如賞鳥指南中羽衣斑斕的美麗鳥種。

   這兒的鳥兒可能怕烈日,畢竟時近中午,只有像我這樣沒經驗的外地人,才會傻呼呼地躲在樹蔭下忍受炎熱。不如預約今年冬天跟隨專業人員來訪,才有機會將鳥兒芳容一網打盡。

   主動承認自己的魯莽後,將心思重放回賞湖。都說湖光瀲灩晴方好,我卻期待雨中的湖景。白蛇與許仙相遇,不就在滂沱大雨中的西湖嗎?小金門生態保存既完整,開發史又可追溯到千年以前,有條五百年前的蛇精幻化成美人,只為一償五百年的情債,又有何不可?

   在湖畔坐了會,烏雲悄然而至,靜靜地掩蔽陽光,使湖水清冽起來。我突心生捉弄,計畫要回大金門街上買套綠色洋裝,換一身鮮綠後再買把油紙傘來此等候下雨;一旦雨落,若見未帶傘的陌生男子即與他共撐一傘回到街上,在遇到第一戶人家時便謊稱自己家到了,請他逕自持傘離開,之後什麼也不解釋地返回台灣,那麼接下來的故事會朝愛情浪漫的方向發展?抑或以鄉野奇譚的方式流傳?

   終歸是不切實際的幻想。著手實施計畫前,細雨便從空中落下,令我當不成千嬌百媚的青蛇,只得打回台灣遊客的原形。我用外套遮著頭頂,留戀地凝睇雨絲編織成的迷濛,思緒像是走入了數百年前的旖旎……

   「小姐,怎站在那兒發呆呢?」

   好心的遊人提醒,讓我頓感窘迫。此時雨花已幾乎看不見,我便謊稱在賞鳥,幸而一聲清嘹鳥啼隨之響起,維護住我的面子。朝發聲處投去一瞥,有隻美麗的鳥兒掠過湖面,我遲鈍地來不及用相機捕捉牠的身影,惟有眼睜睜地見牠翩然而去,未在波心留下半點蹤跡。


夏日。島嶼的天空_02.jpg    

   三、小金門未來

   結束了生態之旅,我回到小金門街道上,點了碗湯麵,再度加入聽故事行列,聽輝伯說兩岸敵對狀態結束得雖不久,卻像是好幾世紀前的往事,和「烈嶼」名稱由來的南宋末年一樣遙遠。

   從八二三砲戰,到二十年前的單打雙不打,到現在金門、廈門可以聯合放煙火,不免令人欷噓。戰爭,本就是世界上最罪惡的存在,勝者爭得的從不是千秋萬世,苦難卻不止敗者承受。

   與廈門間開啟的小三通,並不足以即刻解決小金門物資缺乏的困境,與大金門連結的金門大橋落成,才能徹底改善小金門的問題。

   望著輝伯說話的神情,我卻聯想到大批觀光客來訪的情景。

   小金門最令我喜愛的生態深度旅遊,從不是傳統旅行團青睞的重點,與經濟成長率妥協而無視環境承載力的開放,更是屢見不鮮,阿里山、日月潭前車之鑑不遠,會不會有一天到小金門時,發現僅剩文明堆砌成的景觀,和販賣各式商品的攤位?

   作為一個專愛大自然風光的生態狂,也許一輩子無法瞭解商人的想法,必須靠文字努力發聲,即便往往徒勞無功。

   「我想出去走走。」

   「不是才剛回來?」

   激烈的內心活動,想必輝伯無從發現。我說是麵吃得急了,胃有點脹,想在回鄉前再逛逛,其實是急於回到湖畔,趁天然美色猶存時多拍幾張相片留念。

   「帶把傘去。」

   從輝伯手中接過傘,不是浪漫傳奇中的油紙傘,僅是一把便利商店即可見的透明塑膠傘,代表我的西湖美夢確定清醒。匆匆地趕回湖邊,微涼的雨後遊客漸多,西湖再不是我能任性幻想之處,僅能收拾起心思,專心當起觀光客。

   站在我身邊的是群年輕男女,活潑開朗的笑聲讓我猜想是大學生相約出遊。我聽見他們說,來小金門就該騎腳踏車,沿著環島自行車道享受漫遊,儘管自行車道的前身是坦克車道,會再次觸動和平主義者內心的傷痛。

   嚮往單車環島的他們,將來入社會後能否記得今日的說法,不會變成只想搭遊覽車消費的觀光客?

   當冰涼感滑過臉頰,我才驚覺自己已發呆半晌,竟未發覺下雨。急忙撐起塑膠傘,見到一名陌生男子雙手遮頭向外跑去的背影,狀似倉皇。

   該不該呼喚他與我一同撐傘?可一是我身上並未穿著白衣或綠衣,二是手中道具僅有這把看起來並不浪漫的塑膠傘,貿然幫他擋雨,不像是戀愛故事的開端,只怕是荒謬可笑的鬧劇。

   直到那身影彳亍得遠了,我方才覺悟自己總是顧忌太多,故不能成為傳奇中令人憐愛的女主角。

   雨停。烏雲消散,金黃陽光穿過雲隙,再度將湖面照得璀璨動人。一瞥手錶,已值黃昏,縱再不捨,總該將寧靜還給幽魂。

   轉身朝市區的方向前行,耳裡淨是南風喚起的水聲,洗滌了眼裡氾濫的失落與哀傷。望著天空,今天是農曆十五,不知圓月會否以皎潔的月光,為我照亮返家的航線?


原載於:2012/6/26  金門日報副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章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