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電器工程承包商林長鏢
照片人物:由左至右 烈嶼鄉長洪成發 洪天送 林長鏢
《我從金門來》 作者:呂紀葆2006/04/02
金門烈嶼,俗稱「小金門」,位於金門島西南方,距大陸僅有五千公尺。烈嶼共有五個行政村裏,另二十七個自然村。其中,東林村是五個行政村裏之一。東林村以林姓稱旺,始祖林中茂,相傳於元朝末年從福建泉州遷居至此,經過多代繁衍,也把東林一帶發展成烈嶼的商業中心。
1946年在東林出生的林長鏢,由於祖父林聯衛和父親林順案已在新加坡謀生,每個月都有匯款回家鄉,年幼的他和祖母陳最、母親洪治及姐姐林愛和生活在一起,倒也無憂無慮。到了即將上祠堂讀私塾時,1954年「九三」砲戰爆發,大小金門均遭落彈破壞。此後,兩岸仍不時有零星砲戰。為安全著想,年幼的他也就沒上私塾讀書,直到離鄉下南洋。
十一歲,第一次見到父親
1956年12月13日,十一歲的林長鏢在祖母和母親的帶領下,和大他二歲的姐姐揮別了金門,乘搭飛機輾轉來到新加坡。對從鄉村來到城市的人來說,一切都是那麼的新鮮。林長鏢初見父親,還有點陌生。畢竟,那是他呱呱墜地以來,第一次見到父親。全家團聚,開始在這還是屬於英殖民地的新加坡生活。
那時,林長鏢住在絲絲街169號,原址即今同安大廈。兩個星期後,姐弟倆高高興興地到附近的直落亞逸街愛同學校上課。由於超齡,姐姐插班小三,他則小二。
愛同學校是福建會館創辦的學校。林長鏢還記得那時,學校分三個校舍上課。小一和小二安排在簡陋的亞答屋裏。讀了一學期,由於父親患病,家庭經濟陷入困境,幾乎要停學。所幸獲得了當時的訓育主任,同時也是班主任王世昌的幫忙。他替林長鏢申請助學金,俾第二學期免繳學費;又代申請校服。甚至課本,王老師也幫他解決。
屋漏偏逢連夜雨。不幸地,林長鏢的父親因患肝癌,于同年十月間去世,享年僅有三十八歲。由於家貧,在醫院收殮後,便直接送往山上埋葬。父親的離去,使到原本生活就捉襟見肘的林家,雪上加霜,僅靠祖父、母親和姐姐辛苦地支撐這個家。褔利部雖然每月發給三十多元救濟金,但還是不夠用。
早上讀書,放學後賣汽油
為了補貼家用,林長鏢早上讀書,放學後趕到老巴殺岸邊賣汽油。汽油由當時座落在惹蘭固哥,原址即今同濟醫院的泉美油站供應。林長鏢就在岸邊,把一桶桶的汽油提上船。「那時,走在寬不到一尺長的長板上,卻一點也不害怕會掉入水中。當然,遇到仁慈的鄉親船家,他們看我瘦小,往往會自己提過去。」他回憶道。
泉美油站給林長鏢的酬勞是每天五角錢。不過,船家給他的小費,每桶從一角錢到一元不等。有時一天可高達到五元的收入。對窮人家來說,這可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船家在倒完汽油後,會把空的油桶拿到岸邊,由林長鏢推出關口。如此做了一年多,收入雖然頗豐,最終他還是忍痛辭掉了這份差事。原來,有一小部份船家在空的油桶裏塞了一些煙和酒,讓不知情的他「走私」出去。林長鏢因年紀還小,開始時沒覺察;及至後來發現內有蹊蹺,且瞭解其嚴重性後,也就不敢再做了。
也是在那個時期,若是雨天,林長鏢總會在清晨五時驟雨初竭之後,當許多人還在甜甜的睡夢中,跑到老巴殺鄉親們拴在岸邊的舢舨裏,舀出積水,之後趕回學校上課。放學後,再到老巴殺去「收錢」。由於那些鄉親船家知道是他做的,都會慷慨地給他一些錢。升上小四後,他便停止沒做了,轉而到母親和姐姐在直落亞逸街工作的地方幫忙挑選咖啡仔。工作較輕鬆,時間也沒那麼長。原來,深知讀書重要的母親,要他多花一些時間溫習功課。
成績名列前茅,老師評語佳
林長鏢雖然在家鄉沒唸過書,一切從頭開始,但他卻非常勤奮用功,小四還考獲全班第一名呢!成績冊上除了英文73分外,中文和數學分別是76分與89分。而他最喜歡的歷史與地理科目,從小四到小六,每年都考獲85分以上。「直到今天,我還是對歷史故事和事件很感興趣,經常選擇這類的電視節目和電影來觀看,例如:「清宮秘史」、「三國演義」等。」林長鏢說。品行方面,老師的評語是「學習認真」、「待人和氣」、「服務力強,任勞任怨」。最後一句是他在小五擔任班長時,班主任給他的讚語,也顯示了林長鏢小時在管理和領導方面的能力。
1962年,林長鏢以優異的成績考進華僑中學。在南洋大學未創辦之前,一度被譽為「東南亞最高學府」的華僑中學,是莘莘學子夢寐以求的學府。「還記得第一天走上斜坡時,便被這氣勢宏偉的山崗所深深吸引住了。然而,沒多久,由於中學學費高,還有課本、車費,家裏實在負擔不起。不幸的是,祖母在同年去世,又花了一筆錢。我只好望華中鐘樓而興歎,無緣做一名華中畢業生。」他說。
輟學之後的林長鏢,不過十六歲。在家鄉,這年齡可算是成年人了。鄉親們一番好意,都慫恿他出來劃舢舨,討生活。然而,林長鏢的母親卻不這樣想。沒受什麼教育的她並不希望孩子走回父親的老路。
當電器學徒,學一技之長
林長鏢很快地便找到電器學徒的工作,隨同老師傅到阿曆山大兵營進行電器裝修工程。這名老師傅為人不錯,林長鏢邊做邊學,日薪二元半。為了增進知識,他還在夜間跑到牛車水安溪會館二樓的電器職業班進修,前後六個月。畢業後,他很快地便跳槽到較大間的電器工程公司工作,日薪三元。一年多後,他的工資已是日薪五元,比剛早道時增加了一倍。
三十六行,為何林長鏢獨選電器這一行呢?原來,他在家鄉時,住家附近有軍營,經常把廢物丟棄在外,包括尚未用完的乾電池。年紀尚小的林長鏢,卻懂得以電線貼在乾電池的正負電板上,另一端串連到電燈泡,使之發光的道理。「那時,家裏沒什麼玩具,拿軍營丟棄的乾電池當遊戲,尤其是在夜晚裏,看它發出亮光,那是我兒時最大的樂趣。」林長鏢回憶道。沒想到,童年對電器的這份興趣,卻促成了他日後走向這行業,且在人生中閃爍著璀璨的光芒。
隻身到汶萊打天下
1965年,林長鏢在汶萊的叔父林水廳幫他找到工作,乃毅然地離開新加坡,到素有南洋小金門的該地發展。他先是打工,月薪三百元;其後也自己承包一些小工程,生活逐漸好轉。1971年回新結婚後,他攜帶新婚的妻子,繼續回到汶萊打天下。「在汶萊的那幾年,有幸得到鄉親族長,尤其是叔父林水廳的照顧,令我永生難忘。我就住在他的家,生活起居都不必操勞;惟獨工作,有時會忙得透不過氣來,早出晚歸,廢寢忘餐。」1967年,林長鏢的祖父病逝,由於簽證問題,及通訊並不發達,他也只能匯款過來料理喪事,卻無法回來奔喪,這始終是他心裏的一大憾事。
貴人相助,承包工程源源而來
1972年,林長鏢太太的好友,其丈夫王忠國是當時著名的「聯華電器工程私人有限公司」剛上任的總經理,正需要信用可靠和富有責任感的承包商合作,很快地便把林長鏢拉回新加坡。
從學徒到自己也承包電器工程,林長鏢雖然在這行已有將近十年的經驗,但之前承包的工程,最大者也不過為汶萊蘇丹負責四層樓,合共十六個單位的電器工程。回到新加坡後,第一個工程便是當時的殷商唐裕的敦那士大廈,二十八層樓,另加三個底層,遠比他在汶萊的工程,規模既大,設計也複雜得多了!
然而,林長鏢卻毫不退縮。為確保工程進行無誤,他不惜延聘專人幫忙,自己也從中學習。從1972年到1981年與「聯華電器工程私人有限公司」合作的十年間,林長鏢負責包工的大型工程不計其數,包括同濟醫院、永昌大廈、董宮、武吉知馬大廈,以及工廠和公寓等。其間,他也自行投標,承接包工和包料全部電器工程,惟規模不大。
創立「明興電器工程(私人)有限公司」
1982年,林長鏢結束了與「聯華電器工程私人有限公司」的合作關係,與一友人在直落布蘭雅組屋區創立「明興電器工程(私人)有限公司」。1989年,股東因另有發展而退出,但業務並不因此而受影響。由於林長鏢人脈廣,服務好,有口皆碑,公司業務蒸蒸日上。1994年,他耗資一百萬元在阿裕尼工業區購置了二千平方尺的辦公室,作為營運的指揮中心。鼎盛時期,公司的年營業額高達二千萬元。
回首過去,林長鏢謙虛地指出,他受教育不高,開始時缺乏電器知識與經驗,但邊學邊做,邊做邊學,認真學習,鍥而不捨;更幸運的是獲得貴人的相助。走上軌道後,如何管理員工是他最大的挑戰。由於電器工程相當複雜,馬虎不得,負責人必須時時勤於督促,並與工人融洽地工作在一起。至於客戶,承包商必須守信用;工程只能提早完成,不可挪後。
飲水思源,不忘回饋鄉團
林長鏢生活節儉,創業之前,儘量儲足資本,作為日後發展的基礎。公司從租賃到自購,住家從組屋提升到半獨立式洋房,都是他敬業樂業,努力拚搏的成果。在事業稍有成就後,林長鏢飲水思源,不忘回饋照顧過他的鄉團。小時窮困,住不起月租五、六十元的房子,六十年代初曾住在當時直落亞逸街門牌132號東安渡頭聯誼社的小房間裏,月租僅十元。雖然面積窄小,但卻免了一家人露宿街頭的痛苦。
打從1975年擔任東安渡頭聯誼社主席迄今的林長鏢,每年約需捐獻五千元予該社,協助維持常年開銷。少年失學,明白教育重要性的林長鏢,也在1988年率先捐獻一萬元,發動成立東安渡頭聯誼社獎學金。這份獎學金,也惠及遠在汶萊的東林鄉親子女。九十年代,東安渡頭聯誼社會所重新裝修,他登高一呼,捐獻一萬元,終於籌集所需的數萬元裝修費,這才有今日舒適的會所。
早在七十年代,林長鏢便已加入浯江公會成為會員。1982年,他獲選成為理事。1986年,他也獲選進入金門會館董事會。目前,林長鏢分別擔任這兩個宗鄉團體的副主席與正互助之職。二十多年來,林長鏢為上述鄉團付出巨大的心力。他慷慨解囊,每年捐獻在這兩間鄉團的周年慶典、中元會和其他活動不下一萬元。其他如金門會館大廈落成、擴建;浯江公會裝修等,他都義不容辭,出錢出力。此外,像1986年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成立,他也捐獻一萬元。其他團體,例如愛同校友會、道教總會等,他也都盡力而為,慷慨捐輸。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參與家鄉建設,不遺餘力
林長鏢於1982年10月21日華僑節期間,首次參加浯江公會為出席金門「華僑之家」開幕典禮而舉辦的回鄉訪問團。這之後,他也多次偕同太太還鄉。而三個女兒也曾到金門尋根,認識和感受父親生長的這一塊土地。
二十多年來,林長鏢參與家鄉建設,不遺餘力。現略舉數例,以見一斑:
1986年,東林家廟忠孝堂重建落成,不惑之年的林長鏢回鄉參與其盛,個人捐獻台幣十萬元;他所領導的東安渡頭聯誼社另捐獻台幣十萬元,作為忠孝堂獎助學金之用。林長鏢也同時受邀擔任獎助學金管委會顧問。
近十幾年來,金門各地家廟紛紛修葺或重建。林長鏢也分別捐獻台幣五十萬元和三十萬元,作為東林靈忠廟和烈嶼保生大帝廟重建基金。上述廟宇,已在2004年竣工,並舉行奠安大典。此外,金門城隍廟重建,他也捐獻台幣二十萬元。
太太與妻姨,事業上的得力助手
林長鏢在1971年結婚,太太陳如新,潮籍,是他六十年代住在吉寧街同一層樓的芳鄰。婚後,兩人同甘共苦,太太成為他事業上的得力助手。不僅如此,她的妹妹陳六妹也把青春獻給了公司。「明興電器工程(私人)有限公司」創業時,她是公司的秘書,把內部行政處理得井井有條,讓姊夫可以專心在外打拚生意。林長鏢表示,妻姨的盡責與奉獻,也是他事業發展的另一成功因素。
回想過去,林長鏢表示,他和母親與姐姐三人多年來相依為命,省吃儉用,努力改善生活。姐姐其後嫁到好人家,夫婿呂良山也是白手起家的商人,育有兩男一女,都已成家立業。長男寶國還是電腦博士,刻在某工藝學院執教;次男寶泰則繼承父業。母親一生勞碌,本應安享晚年,卻在2000年時因心臟病棄養,享年78歲。「母親早年守寡,含辛茹苦地把我們養大。如果她能多活幾年,讓我們多盡孝道,那該多好!」林長鏢感慨地說。
林長鏢夫婦育有三女,都已大學畢業,在社會上工作。由於女兒們都對電器沒甚麼興趣,他不諱言日後年老退下崗位,就索性收盤的意願。實際上,現年六十歲的林長鏢,已處半退休狀態。空閒時間,他以打高爾夫球為樂,既是運動,也可與親朋戚友聚敘。每年,他也必定抽空周遊列國,到過歐洲、美國、中國、日本、韓國、紐西蘭和澳洲等地,藉以瞭解各地風土人情,增廣見聞。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