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嶼海岸植物--系列之16 濱刺麥

濱刺麥_06.jpg  

學名: Spinifex littoreus (Burm. f.) Merr.

科名: 禾本科Gramineae

俗名:濱刺草、貓鼠刺、老鼠芳、大號刺球

 

濱刺麥分佈圖.jpg 

分佈:全島沙岸均可常見

 

濱刺麥_09.jpg

濱刺麥_12.jpg

濱刺麥_14.jpg 

濱刺麥為多年生草本,生長在潮線附近的沙質地上,鬚根及地下莖發達。葉片針狀線形,剛硬,葉緣有細鋸齒,葉鞘相互包卷,葉舌上布有白色柔毛。

 

濱刺麥_01.jpg

雄花

濱刺麥_11.jpg

雄花

花期7月,雌雄異株,雄小穗排列成穗狀花序,具柄。

 

濱刺麥_02.jpg

雌花

濱刺麥_15.jpg 

雌花

雌小穗單生在一針狀的穗軸基部,各雌花穗再聚生成頭狀花序。 雌花序結實後,整個花序會一起脫落,圓球狀布滿針刺的球團構造,將帶著種子,隨著風的吹送,在沙灘上四下散播。

 

濱刺麥_08.jpg

濱刺麥_13.jpg 

屬名Spinifex源自拉丁語spina「刺」及facio「產生」,指花序被刺狀的苞片圍繞。種名littoreus意為「屬於海濱的」,指生長環境,為典型的海濱植物,有防風定沙的功能。常見於海邊沙地,在新形成的海岸砂堆裡,它常是著名的先驅植物。

 

濱刺麥_03.jpg

濱刺麥_13.jpg   

若將沙灘依高潮線區分,在極端高潮線與低潮線之間係屬前灘無維管束植物帶,高潮線以上則為後灘草本植物帶,該類生育地以馬鞍藤與濱刺麥分屬兩大優勢。沙丘植物可以算植物的先驅者,在沙丘上每日必須忍受強風吹襲,再加上砂粒磨損的的機械傷害,而且長期缺乏水分。然而還是有些物這樣惡劣的環境下發展出一套生存的法寶。它們大都有匍匐而分節的莖,可以讓它們先試探性的前往沙丘地,一旦有機會讓植株生根定著,即可攔截更多的飛沙,以形成更大的沙丘,而然植物也就更有機會擴植。

 

濱刺麥_16.jpg 

濱刺草是最有發言權的濱海物種,許多植物因分部的範圍較廣,不能說是完全屬於濱海植物,不過濱刺草的家永遠就是在有海、有沙、有大太陽的地方,可說是「正港」的濱海植物;另外讓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其「旅行家」的特性,平時雌雄異株各處一方,一旦結婚生子,果實則以沙灘為舞台,藉著風力展開生命傳承的舞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章魚 的頭像
    章魚

    烈嶼觀察筆記

    章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