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浮橋的迷思
漂浪島嶼:2016年07月01日 蘋果日報
近日爆出,金門大橋由於工程進度嚴重落後,政府決定和施工廠商終止契約關係,並且將以「最有利」標方式重新發包,興建金門大橋,再度讓人注意到遠方島嶼的工程問題。但是在聚焦橋樑工程進度之際,或許在造橋失利的時刻,重新思考建造金門大橋的意義。
金門大橋作為連接大、小金門的跨海大橋,全長5.4公里,工程費50多億元。在過去建橋看板,高掛於小金門九宮碼頭上,一放十多年的宣傳看板,一直被戲稱為「金門浮橋」,只有選舉時才會浮現的大橋,選後就又銷聲匿跡,一座橋歷經各式政治人物,喊了要蓋十幾年,卻一直沒下文。
2010年行政院核定金門大橋建設計畫,名義上以改善金門交通,建設連結大、小金門的橋樑。但是實際上,卻是在前總統馬英九的兩岸和平理念下,想在金廈之間完成大橋連結,在眾多跨海路線選擇上,台灣以大金連小金,建金門大橋,中國則由廈門跨海,建設金廈和平大橋,作為兩岸的連結和平象徵。
一座橋,目的是連著另一座橋,具有高度的政治象徵,金門更以金廈大橋建立,可以建構金廈一日生活圈,甚至希望跨橋輸水,一併解決金門缺水問題。在中國的和平促進統一會,甚至以「劃時代意義」,來形容金廈大橋的連結,中國商人陳光標提出投資十五億人民幣,支持中國建設金廈和平大橋,當時金門大橋建設,總是含括在金廈建橋的議題內,變得非建不可。
但是,隨著選舉結束,兩岸氣氛回歸常態,金廈大橋的建設計畫開始冷卻。金門大橋回歸真實面貌,成為只是大島連小島的交通橋,政治意義不再,也失去兩岸和平的宣傳價值。從「選舉橋」到「統一橋」,甚至到工程失利的「停工橋」,浮浮沈沈的金門大橋,有著太多異樣的面貌。
或許,在此停工換約時刻,可以讓人重新思考,建設金門大橋的意義。
對於,連結大、小金門的橋樑,橋樑的連結,常常造成小島的變貌。在日本連結本州與四國的瀨戶內海跨海大橋,途中經過櫃石島、岩黑島、羽左島、與島及三子島共5座島嶼,全長13公里。1980年代建橋之初,被選中連結的島嶼,都高興交通便利,帶進商機。
但是通車後,發現不是這麼一回事,最經典的例子就是與島,原本作為離島,原先一年靠渡船,前往島上樂園,1988年還吸引700多萬遊客,大橋開工後,1990年遊客數掉到500多萬人,大橋通車後,車輛呼嘯而過,遊客數更是直落,樂園最後關門。另外,幾座漁村小島,因為大量進島的車潮,打破原有島嶼寧靜,造成小島嚴重負荷,到現今幾座島嶼,在自動車道引道上,採取限制進入方式,必須有通行許可,車輛才能入島,大橋並沒有帶來想像中的美好。
目前,瀨戶內各座島嶼,在沒有橋樑連結的狀態下,保持著原有的樣貌,甚至透過瀨戶內海藝術季的舉辦,吸引遊客前來島上,並以渡輪限制,做出車輛與人數的管制,達到推進觀光發展與兼顧生活品質的雙贏。
回到金門大橋,現今大、小金門以渡輪相通,靠著海洋相隔,管制大金門汽車進入小金門,小金門能保持原有的安寧。反觀大金門,因為旅遊熱潮,在連假期間,大金門的居民車輛加外地租賃車輛,竟然讓金門金城也會塞車,一旦大、小金建橋,車輛湧入小金,影響的不只是交通,甚至原有的街道空間,都會因方便車輛行駛,開始陷於開發。十多年來,大金門為建設汽車道路,已經開挖許多丘陵,砍除許多樹木,小金門還要步上金門開發的覆轍?
更諷刺是,金門近年出現許多被戲稱「等橋幫」的土地仲介,大肆收購洋樓與田地,等待金門大橋完成,讓大小金門地價相等,再等待金廈大橋通車,讓金門地價飆昇,但是付出的代價,卻是更多的田野開發與聚落消失。甚至有大型開發財團,喊出金廈通車,金門可成為廈門自由經濟貿易區的一環,讓金門陷於大開發的風險中。
一座橋,引發出許多問題,它不是想像中的美好,甚至帶來更多的開發與破壞,當建橋面臨困境,思考的不該如何重新招標快速建橋,或是在日前政府又提出以跨海纜車取代金廈大橋,引入更多人潮。而是該思考這座橋該不該續建,金門需不需要和廈門相連,如何保持小島的寧靜,以及生活的品質。對於離島建設,或許將高額的建橋費用,轉為教育、醫療、生活的協助,應該效用會更高一些。
金門浮橋在過去是笑話,但是在中台關係恢復常態,人們應該反思島嶼生活的珍貴,或許不會建成的浮橋,不再是笑話,更有著積極嚴肅的意義。
本文轉載自:蘋果日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