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計畫就是有希望?再議烈嶼的希望與未來
烈嶼觀察筆記作者群 WH
近來我們烈嶼的主政單位向縣府推陳了烈嶼發展的九大提案,並與民代連袂前往遊說,更高喊著「有計畫就有希望」的口號,也就是說沒計畫烈嶼就沒希望?所以,烈嶼的希望與未來都寄託在這些提案計畫上了?本文提供下列思考面向,讓所有人想一想烈嶼到底缺不缺計畫?又烈嶼的希望是甚麼?這些希望又是誰的?又這些提案計畫真的是我們烈嶼整體社會所建構出來的產物嗎?
看著大金門,想像著小金門
從小三通與金酒營收豐沛之後,大金門的發展從民國90年到目前讓人看到的是甚麼?人流、車流、建案量多、規劃案倍增、機場與港口擴建等經濟發展表現。那一水之隔的烈嶼呢?當然也要跟上這一波的大金門黃金機遇期,所以,近年烈嶼分配到的地方建設與補助款項也都在億元之上。相關建設計畫與景觀開發接踵而來,同時也搭配了節慶活動的辦理,這些建設與活動的能量都來自充沛的資金補助,才能得以實現。要讓烈嶼不在是「烈嶼」了,而是真正的「小金門」,希望大金門有的建設都能在烈嶼都找到,讓烈嶼變成一個大金門的模型,而這個模型較小,所以叫小金門。試問:「難道烈嶼人的希望--就是另一個小的大金門嗎?」主政者們要的是一個真正適合自己的烈嶼希望與未來?還是一個大金門發展模式在烈嶼的未來移植計畫?
九大提案相較於其他烈嶼的規劃案
「有計畫就有希望」,那試問烈嶼現在很沒有希望嗎?活在上面的人們都是天天抱怨自己的島嶼沒希望嗎?我們的先祖們也是這樣天天抱怨這個母島的嗎?其實不然,我們的鄉所很行的,推陳了很多計畫活動,更新了很多基礎工程,打造了很多就業機會,服務更是多元且到家的,尤其年年都有景點修復或整建工程,若要細究的話,在烈嶼是不缺計畫的,但缺的是對計畫工程的品質要求與相關後續的維護與管理,這方面到是可以請大家到鄉所打造的景點工程去檢視一番。亦或是縣府的關愛眼光沒有照顧到烈嶼?讓烈嶼主政人員覺得沒希望,這部份讓我們檢視一下縣府對於烈嶼的定位到底為何?第一,是縣府花費數千萬元以上的重大規劃案--金門縣概念性總體規劃,其中將烈嶼定位為:「烈嶼生態慢活娛樂島」,具體規劃建議為:慢活渡假村、九宮遊憩港、羅厝遊艇港、國際學校、生態休閒住宅區與旅遊服務聚落(結合自然村發展)。其次,在「金門縣綜合發展計畫」暨「第三期離島綜合建設實施方案」(100~103年)的金門縣空間發展計畫中,將烈嶼定位為:「戰地休閒景觀地低碳島」,推出四大計畫:陵水湖景觀生態保存區計畫、四維坑道戰地景觀活化發展計畫、永續環境教育園區發展計畫、特色產業特產區計畫。上述兩大縣府的烈嶼發展定位與規劃,都抓住了生態、慢活、低碳等重要的永續發展觀念。其實,縣府對於烈嶼提出的規劃也不少,但令人好奇的是烈嶼主政單位為何不能在縣府相關規劃於烈嶼公所巡迴公聽會時,就將這些提案建議給規劃單位,相信縣府是會參考的,讓縣府制定的烈嶼在地發展計畫更符合烈嶼的期待與貼近烈嶼。但是實際上卻沒有,縣府規劃縣府自己的,公所提自己的,試問:兩者的溝通有那麼難?或許,也有可能是此九大提案是後來才想出的,所以來不及在縣府去年下半年積極巡迴到各鄉鎮辦理相關烈嶼規劃座談會時提出,那更引人好奇的是,九大提案要不要符應縣府規劃方案的擬定原則?這樣一來真的會讓人混亂的就是,這些縣府與鄉所的計畫是不能相互呼應與結合的,導致提計畫時根本都不在乎要有相關計畫回顧這件事情,感覺就像是縣府與公所是一個雙頭馬車,拉著烈嶼的發展跑,只是雙馬跑的方向是有差異。
此外,也讓我們細看一下這九大提案的排名政治學,催趕金門大橋完工運動,目前已成為金門縣的重要施政與另類的全島運動了,但在這次鄉所的九大提案中,金門大橋趕工竟然不是排名首位,本文認為提案者可能是沒有意識的就把青岐興建碼頭當成第一與首要的提案,但是又從近日來博上媒體版面的青岐興建碼頭一事看來,鄉所將此事列為九大提案之首是動機明顯與意識清楚的。簡言之,目前烈嶼要主攻青岐興建碼頭的計畫,更勝於催趕金門大橋完工運動。然而,從這些提案中可以看到三種取向:第一,雄心壯志型(如:興建觀光纜車到大二膽、接手大二膽的營運管理)、第二,勢在必得型(金門大橋進度催趕、興建青岐碼頭做為大二膽進出接駁港)、第三,貼心到家型(芋頭代耕與興建合宜住宅)。若將上述縣府規劃烈嶼定位的兩大計畫原則(生態、慢活、低碳等永續發展觀念)來檢視這九大提案,僅有兩個提案是較符合這些原則,符合比例真的甚低啊。
金門大橋與烈嶼的希望
從上述的提案與烈嶼目前的觀光人數而言,烈嶼未來的觀光人數是會持續增加的,從近期交通船的機車運載管控便可得知,加上未來金門大橋通車之後,確實對於烈嶼的觀光客要倍增絕非難事。但也有鑒於此,我們發現這九大提案計畫,絕大部分都與金門大橋通車的想像連結在一起。金門大橋通車之後的流量控管,鄉所已經初步要以興建大型停車場,來取代過多的車流進入烈嶼,讓外人以代步工具進入烈嶼,這部分在國家公園釋出變更案中,就已將部分釋出的土地規劃成兩個大型的停車場(分別位於青岐與東崗),但目前主者卻仍覺得不足,所以還要再規劃新的停車場,未來烈嶼的新希望特色就是停車場很多嗎?相信這裏面還有很多管控的細節與問題,要以更細緻與宏觀的持續討論之。然而,通車之後的九宮碼頭與交通船的原本運輸功能勢必受影響,也必定要有所轉型。九大提案中的羅厝漁港容量不足的問題,與近期沸沸揚揚的青岐碼頭興建,這些是可以與九宮碼頭轉型一併討論的。而目前的九宮北堤與浚深剛完成,並留下了第二期擴建的規劃想像與痕跡,再加上縣府將九宮定位遊憩港之規劃,所以九宮碼頭的轉型與擴建是有必然的趨向。
將烈嶼作為大二膽的進出港,對於烈嶼的好處就是「人潮帶來錢潮」的這種想法,同時,這個進出港的選址,那又為何一定要在青岐興建全新碼頭?在談論此全新碼頭之前,舊有的九宮碼頭在金門大橋通車之後定位與轉型問題就會浮現,因此,將九宮碼頭轉型為觀光渡輪使用是更適宜的,也符合縣府將九宮規劃為遊憩港之用意。況且,大二膽到全面開放仍需三年的規劃與準備時間,這段時間足夠讓九宮進行轉型與擴建之用。另外,水頭商港的擴建與其舊有的碼頭轉型,亦可作為大二膽進出的港口選擇之一,否則,這些金門縣的民脂民膏所興建的兩大碼頭(九宮與水頭舊碼頭)就會閒置了,而此兩碼頭的設備與堪用度甚為不錯,所以是否主打要將青岐興建為大二膽碼頭的計畫提案,請三思而後行。
其次,青岐的鳥嘴尾就是一處烈嶼海岸的處女地,它有著自然原野的風貌、鬼斧神工的地景、豐富的潮間帶生物、海上航行的傳奇故事與欣賞對岸奇景等有名。請我們的主政者要深思對此處的開發與建設,海岸的建設與開發不難,尤其在烈嶼更是不難,難的是我們到底在鳥嘴尾海灣看到了甚麼?這樣的地方對於烈嶼人象徵了甚麼?自然不等於落後,原始不等封閉,相信烈嶼的我們會了解與體驗到自然的無用之用為何。烈嶼缺乏的不是浮動碼頭計畫,缺的是一個島嶼環境公民所需要的環境覺知。善用既有的九宮碼頭設備,爭取大二膽進出港設置於烈嶼,我們相信這才是比較妥善的,也是對烈嶼環境傷害不大的作法。
另外,本文認為提案中增購交通船一事,對於烈嶼的民眾絕對是一大福音,也是觀光客的福氣,但既然是講求烈嶼的對外交通功能,我們更要呼籲,為何我們的主政者與民代,都不想要替烈嶼民眾爭取七號公車到機場的路線呢?這個問題沒人提就不會是問題,若有人提這就便是一個被忽視數十年的沉痾,亦或許這對於習慣自立自強的烈嶼人來說,這根本不是個問題吧?!真的要試問:這樣的路線爭取會比買一艘船還要難嗎?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烈嶼不是缺計畫,而是缺乏好的、有質量的、上下統整的計畫以及計畫的後續維護與管理。同時,在計畫之前的環境評估、調查、與覺知更是要強化的,也要與更多的烈嶼民眾討論,唯有如此,民眾才能知道原來自己的希望也可是政府的計畫。同時,我們更要呼籲與提醒大家,我們真的習慣與我們主政單位進行對話嗎?認真想一想烈嶼有共同的希望與未來嗎?那又會是甚麼呢?疼惜與呵護烈嶼的環境可以是一種希望嗎?保留更多自然與原始的島嶼環境給下一代是奢望還是希望?因為,我們真的看到了,若按照目前的計畫提案速度來開發烈嶼,不用多久烈嶼小島真的就找不到這些自然與原始的島嶼環境。在周圍大陸地區的環境開發與巨變當下,讓我們覺得烈嶼的島嶼環境就是一種資產與特色,也是一種驕傲,並在全球氣候變遷的當下,小島烈嶼要面對暖化與海平面上升的衝擊,我們相信這些原始與自然的烈嶼海岸環境就是烈嶼人的最佳屏障與緩衝帶。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