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見新景點笑,有誰看見舊景點哭?!
撰文:烈嶼觀察筆記作者群 WH
不斷更新的地雷公園景點
被遺忘的東崗採石場景點
看見最近的地雷景觀公園正在改建,這樣的改建議題我們有些想法分享如下:
1. 為何國家公園管理區的景點建設是鄉公所在執行?答案是,國家公園沒有錢,鄉公所有縣政府的補助,財源豐沛。但是國家公園區內的建設這麼容易嗎?答案是,因為這個建設景點建設是在繁榮地方、發展觀光,所以正當性十足(看起來啦!),國家公園憑什麼擋?他要敢擋發動議員民代去陳情抗議,舉辦公投將他趕出去,本地報紙已大篇幅報導多次了。
2. 國家公園不自己蓋的因素就在於缺錢,但我們可比較一下鄉公所的建設與國家公園的建設,同樣的類似景點,品質與味道都是誰勝出?請各位自行好好比較之。只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此外,由於國家公園是以保育為主的單位,在相關景點的建設都要研究調查、專家環境評估等,因此,往往都花上很久的時間才可能完成幾個景點設立,後續的管理維護更要專款支持。而好巧不巧,國家公園的經費越編越少,金酒的盈餘挹注縣府卻多到不行。所以鄉公所的建設力度便快過於國家公園,加上力求速度與成效,往往會少了國家公園景點建設前的研究調查、專家環境評估階段,所以常常會出現景點不知為何而呈現?就像是進行拼貼佈置一般,不管有無景點潛力或歷史脈絡,就開始佈置了,也不要管「為何要佈置?」這樣問題,更遑論專家評估之類的話語。所以,才會看到地雷景觀公園啟用不到一年多的時間就要再補充與改善的問題,進而延伸更多的工程經費出現。
3. 同樣是景點,確有不同待遇。大家還記得東崗採石場景點?或許你已經忘了,這一區已劃出移交鄉管理,而不歸國家公園管理,按照道理這個景點應該是鄉公所出面接受與管理,但現在的樣子,遊客都不敢走入。鄉公所對於自己接收國家公園的景點(深具烈嶼地質特色景點)置之不理,卻在國家公園管理區大力度的建設景點,尤其最具特色的貓公石景點,這個景點是大規模的建設標案,正在發包中。所以,從這些跡象看得出來,鄉公所對於創造新景點尤其國家公園區內的特別用力,對於非國家公園區的移交景點卻是不聞不問,任其雜草叢生,請問: 到底這是那一種的觀光發展?難到東崗這個景點是要廢了嗎?還是已經廢了?
4. 每每提這樣話題,我們都在自問,我們不是烈嶼人?我們不在同一個島嗎?對於地方的政治人物與代表所提的建設與措施,我們常常提出另一種的觀點又是為何?是為反對而反對嗎?答案當然不是!我們都是烈嶼人,我們更在同一島嶼,但是我們個性與想法卻是不同,在多元的社會中,我們每個人確實是不同的、各有特色,然而這個島嶼卻使我們能在異中求同。我們的想法與立場很清楚,記錄環境、觀察環境,進而為環境行動。所以,對於這些景點建設,我們只想說建設前多想一想、多觀察一下、不要用速度取勝、重質勝於重量啊。
5. 所以,我們才要發問對於非自己管轄的國家公園區內的地雷公園可以不斷更新,自己接管的東崗景點卻是任其生死不管?不知道我們的發問有沒有問錯或提錯?我們不妨多想一想,倒底烈嶼的景點建設是重量不重質?還是質量並重?大家都知道烈嶼真的不大,若按照這樣的建設速度,很快全烈嶼到處都是景點,感覺就像是在進行「烈嶼景點大躍進」!!!
6. 很遺憾的就是,國家公園深具景點規劃與建設的優質經驗與人才,但沒錢。相反的鄉公所卻是錢多到不行,但是短缺優質經驗與相關專業人員。在同一個島嶼,這兩個單位無法合作,確實反應著前述第四點之彼此不同觀念。但我們也強調這個島嶼可使我們異中求同。我們何時才能看到國家公園與鄉公所合作一起為烈嶼的環境努力?我們建議國家公園主動出擊,下訪居民好好與居民聊一聊,不要害怕,並不是每個人一開口就是趕你走的,將烈嶼人當成好鄰居吧,把自己更在地化一些,多加瞭解一般居民對環境的觀點與想法。公所部分,相信大家都看到公所的建設絕對是有目共睹的、真的、真的、真的有在做事情啦!!!但就是缺少環境評估、民眾參與和那麼一點點質感,更重要的是請放慢建設景點的速度,多想一想既有景點的後續維護與解說導覽功能(軟體建設可再強化啊)。來年,若要讓人看見公所的不同與決心,建議將部分建設經費改成全烈嶼的歷史遺址、軍事資源、動植物生態、海岸調查與監測等基礎研究,調查完成後,相信公所絕對很清楚為何我們會說烈嶼真的不大,但卻很精彩這樣的話。更要記得與民眾分享這些研究成果,讓更民眾瞭解烈嶼到底有什麼,公所也可成扮演環境教育的角色啊,而這些成果更可作為烈嶼的島嶼願景規劃與發展的依據,進而走出自己不同於大金門那種急於發展與建設的大開發模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