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嶼海岸植物--系列之40  互花米草

禾本科-互花米草_07.jpg

學名: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

科名:禾本科 Gramineae 米草屬Genus:

別名:大米草


禾本科-互花米草_01.jpg

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部分通常由短而細的鬚根和長而粗的地下莖(根狀莖)組成。


禾本科-互花米草_11.jpg

根系發達, 常密佈於地下30 cm深的土層內, 有時可深達50~100 cm。植株形態高大健壯、莖杆挺拔;形象蘆葦,杆粗0.5~1.5cm,株高1.5~3.5m。


禾本科-互花米草_02.jpg

禾本科-互花米草_03.jpg 

互花米草植株莖葉都有葉鞘包裹,葉互生,呈長披針形,莖杆基部葉片相對較短,長僅10cm左右,向上則變寬變長。


禾本科-互花米草_08.jpg

禾本科-互花米草_09.jpg

具鹽腺, 根吸收的鹽分大都由鹽腺排出體外因而葉表面往往有白色粉狀的鹽霜出現。


禾本科-互花米草_14.jpg 

禾本科-互花米草_13.jpg 

圓錐花序長20–45 cm, 具10–20個穗形總狀花序, 有16–24個小穗, 小穗側扁, 長約1 cm; 兩性花; 子房平滑, 兩柱頭很長, 呈白色羽毛狀; 雄蕊3個, 花藥成熟時縱向開裂, 花粉黃色。


禾本科-互花米草_12.jpg

種子通常8–12月成熟, 穎果長0.8–1.5 cm, 胚呈淺綠色或蠟黃色。

 

禾本科-互花米草_10.jpg 

    互花米草起源于美洲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灣,適宜生活於潮間帶。由於互花米草秸稈密集粗壯、地下根莖發達,能夠促進泥沙的快速沉降和淤積,因此,20世紀初許多國家為了保灘護堤、促淤造陸,先後加以引進。雖然互花米草在海岸生態系統中有重要的生態功能,但是其在潮灘濕地生境中超強的繁殖力,威脅著全球的海濱濕地土著物種,所以許多國家正在將其作為入侵植物實施大範圍的控制計畫。

對環境的危害:

  1. 破壞近海生物棲息環境,影響灘塗養殖。
  2. 堵塞航道,影響船隻出港。
  3. 影響海水交換能力,導致水質下降,並誘發赤潮。
  4. 威脅本土海岸生態系統,致使大片紅樹林消失。


禾本科-互花米草_05.jpg
龜山養殖池的互花米草

 

禾本科-互花米草_04.jpg

清遠湖的互花米草

    

禾本科-互花米草_06.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章魚 的頭像
    章魚

    烈嶼觀察筆記

    章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