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嶼田野植物系列-62 鵝仔草
學名:Pterocypsela indica (L.) C. Shih
科名:菊科(Compositae)
俗名:山萵苣、大號山鵝仔草、山鵝草、鵝仔菜、馬尾絲、英仔草、英仔菜、山鵝菜、苦菜、野萵苣、山芥菜、滿天星、蒲公英、Sanma(阿美)、Yahobara(泰雅)、Sama(布農)、Sama'kk(排灣)
為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莖中空、直立高度約 60~150 公分,葉形為長橢圓、披針形或線形,葉子變化很大。葉正面綠色,背面灰白色。葉緣全緣或羽狀深裂;莖中空,枝葉折斷時會流出白色乳汁,汁液氧化後顏色會變黃。根生葉較莖生葉為大在開花期間枯萎。
頭狀花序多數在莖頂排列成圓錐狀,總苞片4層,外層最短,花全為舌狀花,淡黃色或稍帶紫色。全年開花。
瘦果深紅褐色,扁平而內彎,先端成為嘴狀,喙短而明顯,具有白色的冠毛,藉風力來幫助傳播。
鵝仔草會分泌大量汁液,來抵禦大部份的昆蟲大軍,但鵝仔草的身上,卻常見蚜蟲或薊馬的蹤跡;這些昆蟲原本就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植物汁液,鵝仔草這招正好符合這些昆蟲的胃口,所以在野外見到爬滿蚜蟲的鵝仔草,這也是辨認鵝仔草的特徵之一!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