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嶼冬候鳥--鸕鶿

鸕鶿_18.jpg 

名:Phalacrocorax carbo

科名:鵜形目鸕鶿科/冬候鳥

別名:水老鴨、魚鷹、鷧(音意)、烏鬼。

 

鸕鶿_12.jpg 

特徵:

     體長約90cm,羽毛偏黑色閃光,嘴厚重,臉頰及喉白色。繁殖期頸及頭飾以白色絲狀羽,兩脅具白色斑塊。幼鳥:深褐色,下體污白。眼藍色;喙黑色,下嘴基裸露皮膚黃色;腳黑色。 

 

鸕鶿_22.jpg 

    鳥體羽黑色,並帶紫色金屬光澤。肩羽和大覆羽暗棕色,羽邊黑色,而呈鱗片狀,體長最大可達100 cm。嘴強而長,錐狀,先端具銳鉤,適於啄魚;下喉有小囊;喉部具大白點。生殖期中,脅下有大形白斑,頭及頸密生白絲狀羽。後頭部有一不很明顯的羽冠。幼鳥的下體黑色,雜以白羽。眼綠色,嘴端褐色,下嘴基部灰白色,而裸區及喉暗紅色,腳黑色。腳後位,趾扁,後趾較長,具全蹼。


鸕鶿_04.jpg 

    鸕鶿善於潛水,能在水中以長而鉤的嘴捕魚。鸕鶿平時棲息於河川和湖沼中,也常低飛,掠過水面。飛時頸和腳均伸直。夏季在近水的岩崖或高樹上,或沼澤低地的矮樹上營巢。


鸕鶿_01.jpg 

    性不甚畏人。常在海邊、湖濱、淡水中間活動。棲止時,在石頭或樹樁上久立不動。飛行力很強。除遷徙時期外,一般不離開水域。主要食魚類和甲殼類動物為食。鸕鶿在捕獵的時候,腦袋紮在水裏追蹤獵物。鸕鶿的翅膀已經進化到可以幫助劃水。因此,鸕鶿在海草叢生的水域主要用腳蹼游水,在清澈的水域或是沙底的的水域,鸕鶿就腳蹼和翅膀並用。在能見度低的水裏,鸕鶿往往採用偷偷靠近獵物的方式到達獵物身邊時,突然伸長脖子用嘴發出致命一擊。這樣,無論多麼靈活的獵物也絕難逃脫。在昏暗的水下,鸕鶿一般看不清獵物。因此,它只有借助敏銳的聽覺才能百發百中。鸕鶿捕到獵物後一定要浮出水面吞咽。

 

鸕鶿_13.jpg 

 

分布:

北美洲東部沿海、歐洲、俄羅斯南部、西伯利亞南部、非洲西北部及南部、中東、亞洲中部、印度、中國、東南亞、澳洲、紐西蘭。金門越冬鸕鶿的主力,可能來自俄羅斯境內的烏蘇里江流域,或是貝加爾湖南側一帶。 

鸕鶿_06.jpg 

 

生態:

 棲息於廣闊水域、池塘、湖泊、大型魚塭等地, 在水裡追逐魚類,經常潛泳,亦常停棲在岩石或樹枝上晾翼;非常合群,常列排飛行。一般在懸崖上或樹上作窩,但是越來越多地也在內陸生活。在海草和嫩枝達成的窩裏一次下3-4個蛋。

鸕鶿_16.jpg  

 

烈嶼棲息地:

 陵水湖、菱湖、西湖。大量的鳥糞常將棲息的木麻黃林染成一片灰白宛如雪景,蔚為奇觀。

鸕鶿_13.jpg

西湖鸕鶿群

 

鸕鶿_17.jpg

菱湖鸕鶿群

鸕鶿_21.jpg 

陵水湖鸕鶿群

 


鸕鶿來了 金管處:賞鳥莫驚鳥

鸕鶿_20.jpg 

2010/11/25 18:31:36          

(中央社記者倪國炎金門25日電)

    金門進入冬季賞鳥季節,上千隻鸕鶿先頭部隊飛抵過冬,鳥況愈來愈佳。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今天提醒賞鳥客,不要將車子開入賞鳥步道及避免穿著鮮艷衣服,以免驚嚇鳥類。 

    金管處說,時序將進入歲末,從北國飛來的候鳥,讓金門的天空變得繽紛美麗,最近吸引許多國內外賞鳥高手,千里迢迢前來,只為尋找鳥類的蹤跡。 

    金管處表示,金門四面環海,且位於大陸邊緣,是候鳥遷徙的絕佳中繼站,鳥種非常多樣,擁有全國鳥類最高棲息密度紀錄,經過調查已經有319種之多。 

    尤其是,冬候鳥主角的鸕鶿,每年渡冬高達8000至1 萬隻,為金門冬季生態之旅的主角。金管處說,慈湖賞鳥區已經有上千隻的「黑衫軍」鸕鶿飛抵棲息,鳥況隨著天氣變冷愈來愈好。 

    金管處指出,冬季的金門鳥況極佳,慈湖、浯江溪口、田浦水庫、陵水湖等地區都是賞鳥的好地方,除鸕鶿外,其他如鷸(行鳥)科、雁鴨科、鷗科、鷺科等也輕易可見,金門儼然已成為鳥類的天堂。 

    不過,金管處表示,最近接獲鳥友反映,有少數民眾及遊客將車輛開入慈湖的賞鳥步道,以致發生鳥類受到驚嚇落荒而逃的情形。 

    金管處呼籲民眾及遊客,賞鳥時不要將車子開入園區賞鳥步道,或是有太大動作或聲響,以及避免穿著太鮮豔的衣服,以免驚嚇這些鳥類,共同珍惜並保護金門豐富的鳥類資源。991125

鸕鶿_03.jpg 鸕鶿_05.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章魚 的頭像
    章魚

    烈嶼觀察筆記

    章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