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地印記之烈嶼軍人公墓
由於1949年(民國38年)10月的古寧頭戰役,以及隔年7月的「大二膽之役」,死亡將士甚多,新墳舊塚散佈金門島各處。1952年(民國41年)金門防衛司令部司令官胡璉將軍等決議擇太武山建設軍人墓園。隔年竣工後於3月29日舉行金門軍民聯合公祭陣亡將士典禮,這是金門太武山軍人公墓之緣起。1995年太武山軍人公墓由金防部劃歸金門縣政府管理。2002年獲得內政部役政署的專案補助與縣政府配合款,開始進行整修工程,前後二期工程於2004年(民國93年)5月完工。整修完成之墓園,原祭堂改為穿堂,但立「太武忠烈祠」匾於其上,另在原祭堂後建「中烈殿」,做為祭祀廳,並將原祭堂內之「革命先烈神位」等移置於忠烈殿內。原墓園內之墓碑仿國軍示範公墓採斜立式,碑文以中英文對照,使煥然一新。至此,金門太武山軍人公墓與忠烈祠合為一體,金門縣政府亦於2005年6月自訂「金門縣太武山軍人公墓忠烈祠入祀辦法」,成為設籍金門縣,符合「太武山軍人公墓忠烈祠」入祀資格者的依據,也可說與內政部所訂頒之「忠烈祠祀辦法」另具一格。另外,由於「金門縣太武山軍人公墓忠烈祠」歸金門縣殯葬所管理,加上其原先的「軍人公墓」屬性,因此它到底是軍人公墓或是忠烈祠,雖然性格曖昧,但如從最原始的1928年南京靈谷寺「國民革命陣亡將士公墓」和其「祭堂」(具後期忠烈祠雛型),這樣的結合倒是可以理解。其他衍生的問題只是中央行政管轄上的歸屬問題而已。
至於烈嶼軍人公墓的由來以及相關資料,由於文獻取得不易,就無法得知。
烈嶼軍人公墓位於大殷山麓綜合運動場後方,建於民國49年6月,此為登步島戰役、大二擔戰役、八二三戰役,等戰役英烈犧牲的將士安息之地。現由金門縣政府委託金門縣殯葬管理所管理,以祭祀忠烈、安葬英靈。每年定期舉行春秋二祭,(329青年節、93軍人節)。
經過第一道牌坊後的烈士橋
由劉安祺將軍題字的『碧血千秋』紀念碑
墓園兩側各有一座涼亭
墓道盡頭是祭祀廳
兩旁的泥塑石獅每尊姿態皆不同
祭祀廳內部擺設及紀念碑
將士英靈長眠墓地,部分年久失修,殘破不堪,令人感傷。
合塚旁的石獅,墓碑上文字以模糊不清,無法辨識其內容。
墓園最高處的紀念塔,有蔣中正、蔣經國、于右任、高吉人、高魁元等人的題字
由墓園高處鳥瞰全景
墓園內眾多的石獅型態殊異各具特色。
登步島戰役紀念浮雕
登步島戰役 國軍誓死抗敵
民國38年,中共政權成立後,共軍繼續追擊我舟山群島、大陳島、一江山與海南島等沿海島嶼守軍。其中,古寧頭戰役結束一週後,共軍第7兵團發動了舟山登步島戰役;當時國民政府為保衛舟山島,隨即將登步島列為守禦重點,派遣87軍221師,由師長吳淵明將軍指揮官兵從事防務,令76軍與87軍主力,於舟山本島待命保持機動,隨時支援各離島戰鬥。
戰事發生初,舟山防衛司令部石覺將軍,電令67軍劉廉一軍長率75師與67師,先後納入87軍朱致一軍長指揮以增援登步島守軍,共超過8千兵力實施反擊。
共軍由胡煒指揮61師181、182團,以50艘船裝載1萬人攻打舟山群島。起初,共軍4個營的兵力從距登步島約3公里的桃花島出發進犯,共軍1千多人登陸上岸後,迅即突破國軍設於海邊的障礙和火力封鎖,至天亮前共軍已占領全島約四分之三,國軍堅守登步島北部一隅,處境危殆。
不過次日天亮後,情勢逆轉,舟山指揮部立刻增援登步島,在海軍艦砲猛烈火力支援下向共軍展開反擊,我空軍也連續出動戰機,猛烈轟炸共軍在登步島及桃花島陣地;並阻斷兩島間交通,迫使登步島共軍處於孤軍作戰劣勢,之後共軍利用夜色掩護又增援2千多人,雙方反覆衝殺,戰況僵持不下。
直到5日,由於有海軍運輸,國軍得以獲得舟山本島源源不斷的增援,局勢發展對國軍愈來愈有利;而共軍已無法再抽調部隊增援,共軍其他友軍短期內受船隻和航渡距離的限制也無法來援,加上受國軍空軍的猛烈轟炸,登步島上的共軍損失殆盡,敗逃回桃花島。經過3天激戰,國軍1,919名官兵壯烈犧牲、954名官兵負傷,共軍傷亡約3,700人、被俘虜1,500餘人。
大膽精神堡壘--位於大膽島上
大膽、二膽之役
當共軍在古寧頭戰役受挫之後,仍不死心其攻佔金門及「解放台灣」的迷夢,因此乃積極秣馬厲兵、整訓部隊,並集結船隻意圖再犯金門島群,以挽回金門之戰慘敗的顏面。
民國三十九年(1950)7月26日傍晚,共軍29軍86師258團2營,藉白石、溪頭、塔頭、梧嶼各地砲兵的掩護,搭乘機帆船、木船共27艘、總計700多人,其中一部在大膽島東、西岸登陸,另一小部則在二膽北部登陸,意圖攻佔大、二膽島。此時駐守當地的國軍部隊為200師225團1營,兵力共450多人,在兵力眾寡懸殊下,發揮了國軍以寡擊眾的傳統精神,沈著應戰,以強烈的反登陸射擊,擊毀7艘共軍船隻。其餘登陸共軍,則意圖進佔大膽北山之106高地,守軍第2連第2排面對共軍瘋狂的衝鋒,仍堅守據點與共軍展開浴血搏鬥,最後卒因共軍蜂擁而來乃退守103高地。但冒進的共軍很快就陷入國軍縱深防禦配置的交叉火網之中進退不得,同時另外一股竄犯南山的共軍,亦被國軍力阻於104高地之北。近拂曉時分,共軍的攻勢已遭到國軍所頓挫,因電話線路早為砲火所摧毀,故為了協調反擊行動,駐北山國軍的上士班長程富金,率傳令鄒仁祿志願冒險穿越共軍盤據的大膽島中部,前往南山營部聯絡,二位國軍弟兄發揮了極大的勇氣與犧牲精神,不懼共軍的槍林彈雨,雖然鄒仁祿不幸中彈負山,但程富金班長仍成功地衝破共軍在400公尺正面上的激烈攔阻,抵達1公里外的營部,完成了至關緊要的傳令任務。27日0830時,在225團1營營長史恆豐的率領下,國軍南北二路發動反擊,在摧枯拉朽的強大攻勢之下,登陸共軍陷入二面夾擊之勢,加上登岸船隻中已有16艘遭國軍擊毀,前有大軍壓境、後無退卻生路,在國軍的掃蕩之下,包括258團2贏營長在內剩餘的共軍均束手就擒,結束了大膽島的戰鬥。
另外,在二膽島方面,當26日深夜,共軍乘2艘木船偷渡上岸時,其行蹤早已為國軍所發覺,守軍第3連第2排排長劉堯鈞,早已派一班埋伏於共軍登岸之處,並在共軍搶灘時,以衝鋒槍與手榴彈的集中火力,痛擊來犯部隊。在國軍如狂風驟雨般的猛烈射擊之下,殘餘的80多名共軍,亦只能棄械投降,共軍進犯二膽的野心,轉眼間即慘遭國軍所瓦解。
大、二膽戰役,僅僅27小時的時間便以國軍的全面勝利告結,國軍面對共軍砲兵的猛烈轟擊,以及人多勢眾的共軍,在蕞爾之地的彈丸小島上,抱定犧牲的決心、發揮精湛的戰技,眾志成城、以弱擊強,並貫徹殲敵於水際之間的原則,將登陸共軍全數殲滅。而劉堯鈞、程富金、鄒仁祿等官兵的忠勇事蹟,更為革命軍人的最佳典範。因此,經國先生在戰役結束後,乃有感題下。
八二三砲戰勝利紀念浮雕
八二三砲戰
民國四十七年八月二十三日下午六時三十分,共軍駐紮福建沿海砲兵部隊,突然向我金門實施瘋狂砲擊,六分鐘後我守軍奉命還擊。在金門全體軍民英勇反擊下,使共軍不僅不能圓其「無須五天,至多十天,即可攻下金門」的美夢,並且戰役末期陷入「續打無力,不打又下不了台」的窘境,而於十月五日由中共「國防部長」彭德懷具名,宣佈「停火一週」。
在這場為期四十四天的砲戰中,共軍對面積只有一百四十八平方公里的金門群島共濫射了四十七萬四千九百一十發砲彈,平均每平方公尺的土地落彈四發,造成民眾死亡八十人、重傷八十五人、輕傷一百三十六人、房屋全毀二千六百四十九間、半毀二千三百九十七間。這就是世人所稱的「金門八二三砲戰」,也是名震寰宇的「台海戰役」。國軍在此一戰役中,實施反砲擊八十二次,射擊砲彈十二萬八千發。另在海空戰中,我空軍戰果創三十一比一的紀錄,海軍戰果創二十七比一的紀錄。當時中共是出於對國際政治形勢、國共兩黨關係及促進國內經濟建設等考量,決定砲擊封鎖金門,不意遭到重大挫敗。
發包單位 |
標 案 名 稱 |
日期 |
預算金額 |
得標廠商 |
金門縣烈嶼鄉公所 |
093/11/01 |
2,246,248 |
復發營造有限公司 |
|
金門縣烈嶼鄉公所 |
095/09/15 |
2,783,478 |
清發土木包工業 |
|
金門縣烈嶼鄉公所 |
096/08/30 |
3,063,338 |
均盛營造 |
|
金門縣烈嶼鄉公所 |
097/05/30 |
699,778 |
龍谷拉造景有限公司 |
|
金門縣烈嶼鄉公所 |
098/11/12 |
488,512 |
龍谷拉造景有限公司 |
|
|
總計金額 |
|
9,281,354 |
|
另金門縣政府每年也編有經費120萬(含太武山公墓及烈嶼軍人公墓),做為管理維護及每年祭典使用,由內政部補助款支用。
年久失修的墳墓徒留傷感
綠美化工程留下的垃圾
公墓旁的管理室顯得十分突兀
可點選下列小圖連結到相簿觀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