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10-馬總統﹕大橋興建代表金門人民希望
2011/1/10

記者許加泰/烈嶼報導


總統馬英九(見圖,許加泰攝)昨日蒞金主持「金門大橋工程開工動土」典禮,馬總統強調「金門大橋」的興建,代表金門人民的希望、也代表台灣本島人民對於金門的回饋,還金門人公道。
馬總統致詞指出,金門大橋被譏為選舉浮橋,每一位候選人 都說要建,但選後就忘了,選舉時浮上來,選後就沉下去了,他選舉總統到金門,就支持要興建金門大橋,其實並不是為了選舉,而是為了還金門人一個公道。
馬總統指出,金門過去因兩岸對立的衝突,而變成保衛台灣的前線,因此發展受到許多的限制,台灣在民國76年7月15日解除戒嚴,金馬又拖了5年才結束戒嚴及戰地政務,金門長期以來受到很多的限制,應該對於金門人有所補償,建橋就是要台灣本島對於外島抱有感恩和惜福的思維,設法幫助金門完成戒嚴和戰地政務時期無法推動的建設。
馬總統表示,前年到金門主持古寧頭戰役六十週年紀念活動,他感慨尤其深,當年不是古寧頭戰役擋下共軍渡海犯台的企圖,台灣如今變成什麼樣子,是無法想像的,就是因為這一場決定性戰役,讓兩岸隔海60年分治的歷史格局能夠形成,兩岸各自實施不同的政治、經濟、社會的制度,也展現不同的結果。
馬總統指出,他上任之後開始追求兩岸的和平,在這個時候,金門的角色並沒有失去保衛台灣前線的地位,相對的,因小三通的關係,金門成為兩岸交流的前衛地位,金門從保衛台灣的前線,蛻變成兩岸交流的關鍵。
馬總統表示,金廈的生活圈已經形成,金門人到廈門置產很多,廈門來金門的人更多,尤其是小金門,附近有大膽、二島島嶼,島上「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鋼筋 混凝土大招牌,每1年,大陸遊客花人民幣107元從廈門坐船出海遊大、二膽海域,拍「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招牌畫面,就有300萬人次。
馬總統指出,當兩岸邁向和平的過程中,出現很多意想不到的狀況,計畫趕不上變化,現在變化已經發生,就要修改計畫,民國90年政黨輪替的第2年,行政院已經核定金門大橋可行性的計畫,可是一直到98年他上任後,行政院才做了興建金門大橋的決定。
馬總統說,烈嶼鄉的常住人口約2000、3000人,要蓋1座橋,除了大、小金門間的交通問題,看的是金門在整個兩岸關係的地位,以及未來面對廈門的競爭,要拿出什麼和廈門競爭的問題,這是不同的格局和不同的角度思維。
馬總統表示,建橋政策一決定,交通部以這一座大橋「三分交通、七分觀光」的理論基礎,單是大、二膽島上「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招牌,就吸引很多觀光客,金門大橋的興建,將成為金門的地標,一定會吸引更多的遊客,金門大橋發揮的功能不僅聯繫大、小金門,也為金門觀光提供絕佳的地標。
馬總統說,前年金融海嘯發生,行政院面對全球經濟環境可能的後果,大力推動台灣的觀光,去年來了550多萬觀光客,創下歷史新高,今年預計650萬人,交通部的規劃也上看千萬遊客,觀光未來會成為台灣非常重要的產業,同樣的,政府不能只發展本島的觀光,外島的觀光同樣重要,外島的金門是其中最重要的部份,要讓大陸廈門人有足夠的理由到金門,也要讓金門人有足夠的光榮讓廈門人來。
馬總統指出,金門需要建設,不僅尚義機場、水頭碼頭,也包括其他建設,相信金門大橋完工後會吸引許多粉絲到金門觀光,也會吸引許多人視金門為兩岸交流的先鋒。
馬總統表示,金門外島對於台灣本島的貢獻很大,現在本島要開始有所回饋,要帶著感恩和謙卑的心情來協助外島建設,馬總統說,本島外島一條心,中央地方一條心,台灣建設有信心。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其他選項

此圖片出現在:

相片資訊

本日人氣:
0
累積人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