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嶼海岸植物--系列之19 馬氏濱藜
學名:Atriplex maximowicziana Makino
科名:藜科(Chenopodiaceae)
俗名:海芙蓉、白芙蓉
馬氏濱藜全株多毛而呈灰白色,值得細加觀察。
生長於海濱鹽分地之一年生植物。莖平臥地面,分枝,20-100cm長。
葉子兩面具銀灰白色鱗狀毛,菱狀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
葉互生,菱狀橢圓形,長2-5cm ,全緣,薄肉質,兩面具銀灰白色鱗狀毛。
花腋生或頂生於莖端成短穗狀花序果實為胞果。
花腋生或頂生於莖端成短穗狀花序,單性,同株或異株;單被花,雄花有雄蕊 5枚;雌花有2枚苞片。
果為胞果,由花被和2枚宿苞所包。種子為濃褐色或黑色。分布於全球暖帶地區。
馬氏濱藜由風來授粉,植物體喜歡有陽光且含沙、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等沃土或貧瘠土壤均可生長;植物體對於酸性、中性或鹼性的土壤容忍度相當大,可以生長在非常鹼性和鹽份的土壤,所以非常適合生長在海濱地區。但它無法生長在陰涼的地方,對於乾燥的土壤也能適應,故可以抵抗乾旱。
馬氏濱藜的果實,由花被和2枚宿苞片所包住
又名海芙蓉,可浸酒飲用,治風溼,為金門特產之一。一般民間說治風濕的草藥---海芙蓉,就有藜科的馬氏濱藜、藍雪科的烏芙蓉、菊科的蘄艾、千屈菜科的水芫花等同俗稱為海芙蓉,這些植物俗名近似,但功效卻可能差距很大,這也是台灣民間的草藥往往被認為不科學的原因之一,因為草藥中存在著大量的同名異物情形。所以濱藜雖稱為海芙蓉,但也得確認是否真是可做藥用的,雖然藜科的成員常不具任何毒素,但最好能以科學化的名字-學名來確認。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