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雷池》- 烈嶼戰地印記影像展

石城雷地攝影展_04

展出地點:烈嶼鄉文化館二樓

展出時間:2013/01/01 - 2013/02/28

參展者:黃恩慶 柳立己 蔡添丁 李秉鈞 陳建雄  洪清漳

 

石城雷地攝影展_02

 

展場布置

 

石城雷地攝影展_03 

 


 戰地印記影像展 記錄金門歷史

石城雷地攝影展_01


(中央社記者陳守國金門1日電)6名喜愛金門烈嶼鄉文物的攝影民眾今天在烈嶼文物館展出戰地史蹟,以影像喚起對戰地政務遺留文物的記憶,也盼大家重視。

    洪清漳、陳建雄、李秉鈞、蔡添丁及曾在金門服役的柳立己、黃恩慶以照相機記錄戰地政務遺址及歷史,提供60幅戰地史蹟相片,展出到2月15日。


    洪清漳居住烈嶼鄉(小金門)湖井頭,是退休老師,他指出,國軍駐守金門60年,留下大量軍事設施坑道、碉堡,軍民關係密切。環境逐漸改變,兩岸關係和緩,兩岸情勢不那麼緊張,戰地氛圍逐漸淡薄,坑道與碉堡等軍事遺跡也被敲壞。

    他表示,金門有戰地遺跡,與其他地方不一樣,活化戰地遺跡,重新恢復生命,以前服役的官兵會回來,回到以前駐地營區回憶過往。曾看到一位退役官兵到以前駐地,什麼都沒有了,但仍在當地沉思很久,那種情景令人感動。

    他指出,軍事設施再怎麼殘破,還是國軍兄弟胼手胝足建設的成果。金門在開發建設之餘,應想到軍事遺跡,也應想到如何轉型,成為金門最好的資產。

    37歲的黃恩慶曾在金門服務2年,以單車走遍烈嶼,對人、事、物有深入的記錄。

    金門副縣長吳友欽表示,軍方逐步釋出坑道、碉堡,這些是講故事的最好材料。

    烈嶼鄉民代表會主席洪若珊表示,戰地風貌是金門的特色,戰地遺跡應保留。

資料來源:

http://www.cna.com.tw/News/aLOC/201301010234-1.aspx

 


 烈嶼戰地印記影像展紀錄金門歷史

DSC09523

攝影:蔡顯國 提供

 

2013-01-02  金門日報社記者 許加泰/烈嶼 報導 曾扮演戰地最前線角色的烈嶼,無論是地面上的軍事建設或是地下的城堡,都遺留許多珍貴的軍事遺跡,退休教師洪清漳結合同好走遍島嶼,用鏡頭紀錄下這些軍民流血流汗所打造的軍事建設,以「石城雷地」-烈嶼戰地印記影像展為主題,昨日起在烈嶼文化館展出遺跡影像,副縣長吳友欽說,「戰地文化」是烈嶼鄉珍貴的觀光資產。烈嶼鄉長洪成發也表示,鄉公所積極結合縣政府一同來保留軍民共同記憶的軍事遺跡,努力將戰爭歷史轉化為軍事觀光資源。

    國共對峙期間,碉堡、長壕、坑道為軍民胼手胝足防衛島上安全的見證,兩岸軍事對峙情勢的緩和,國軍的裁撤,這些碉堡、營區、精神堡壘、精神標語、戰備道路和長壕,也卸下征衣,隨著時光的推移及部分碉堡因拆屋還地於民而搗毀,慢慢的消失中。烈嶼籍的退休教師洪清漳和好友陳建雄投入很多時間和心力來發掘和紀錄家鄉這些獨特的軍事遺跡;愛好攝影的李秉鈞的足跡遍及金門全島,紀錄島上的名勝、古蹟、軍事遺址;縣籍從事旅遊業的蔡添丁對紀錄島上的戰地史跡相當投入;曾經在金門服役的柳立己和黃恩慶也喜愛烈嶼景物,服役期間對島上的人、事、物有深入的紀錄。

    在洪清漳的邀集下,他們共同端出軍民所熟悉的戰地遺跡影像作品,進駐於烈嶼文化館,以影像喚起對戰地政務遺留文物的記憶,也盼大家重視。在烈嶼旅指揮官劉靖中的支持下,駐軍也協助佈置展場,現場展出昔日的軍事設備,六十幅的作品在迷彩網的襯托下,相得益彰,充滿濃濃軍事味。

 

石城雷地攝影展_06

    副縣長吳友欽、鄉長洪成發、烈嶼旅指揮官劉靖中、鄉代會主席洪若珊、副主席蔡金爵、鄉代表方水萬、吳福全、洪鴻斌、林長征、立委楊應雄烈嶼服務處主任洪國正、鄉公所秘書呂合成、卓環國小校長林英生、上岐國小校長黃明森、西口國小校長楊肅健、文化館榮譽館長林水綠、金門攝影學會理事長蔡顯國等來賓,和民眾、遊客一起追尋歷史的軍事痕跡。

    副縣長吳友欽表示,金門發展觀光產業,戰地風光和軍事遺跡是非常重要的主軸,也是兩岸三地和外國遊客認為很可貴的觀光資產,但隨著社會環境改變,經濟的提升,這些資產可能會慢慢消失中,縣長李沃士很重視這一區塊的保存工作,認為「戰地文化」是金門深具觀光特色的資源,縣府也投入很多努力來維護和保存軍方逐步釋出坑道、碉堡,提升金門「軟實力」的觀光資產,這些也是講故事的最好材料。

    吳友欽副縣長敬佩參展者所投入的心血,紀錄下珍貴的歷史軍事遺跡畫面,他說,這些作品也可成為金門最好的觀光行銷材料。吳友欽歡迎大家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到烈嶼文化館觀賞戰地所留下珍貴的實景或影像。

    鄉長洪成發表示,國軍駐守烈嶼,不管是在鄉村聚落或是邊防,有很多軍事的工事、和碉堡,昔日的戰地環境,蒙上神秘的軍事色彩,戰地政務解除後,有些工事被拆除,鄉公所也注意到這個區塊的維護保存工作,包括L26、L28、L30、L32、L36一帶的據點,結合縣政府、金管處進行活化利用,讓遊客能實地體驗當年工事的遺跡,感受舊有的戰地印象。

    洪成發說,鄉公所持續爭取資源,來保留這些獨特的軍事遺跡,也持續接管軍方釋出的營區陣地,爭取經費進行活化利用,來厚植烈嶼的觀光資源,增加烈嶼的觀光賣點。洪成發推許洪清漳等參展作者的這一份關心金門的精神,用最真實的畫面,做為歷史的見證。他也希望他們繼續搜尋和紀錄軍民事跡,促使遊客感受烈嶼文化、自然生態風情之外,也能驚艷戰地所遺留下來的遺址,豐富烈嶼不一樣的觀光面貌。

    鄉代會主席洪若珊說,無論金門如何發展,戰地風貌是唯一與眾不同的戰地特色,她很敬佩這些守護戰地風貌的作者,為金門留下珍貴的畫面,是金錢無法可以買得到的。

    洪清漳說,和平的鐘聲已響,金門在迎向開發建設之餘,如果能好好保留島上的戰地遺跡,定能讓後人了解戰爭的殘酷,以為警惕。


    該項展覽持續展出二月二十八日。文化館歡迎大家來體驗軍事融入藝術的藝文饗宴。

 

石城雷地攝影展_05

  


 石城雷地烈嶼影像展緊扣戰地歷史印記

20130107  

2013-01-07 發佈單位:金門日報社  記者 許加泰/專訪 報導


    相片永遠是重要記憶的一部分,金門歷經近半世紀的戰火歲月,島上遍佈戰壕、碉堡以及駐軍、勞軍的記憶,這些戰地遺跡,都記錄在洪清漳、陳建雄、李秉鈞、蔡添丁、柳立己和黃恩慶的鏡頭下。洪清漳等人還持續搶拍金門在商業和觀光開發逐漸消逝的戰地歷史影像,更盼大家體認保存戰地遺跡的重要性、政府部門的努力,將金門擁有的獨特戰地資源轉型成觀光資源,讓金門下一代和到訪的遊客能領略和回顧一路走來的歷史足跡。

    洪清漳、陳建雄、李秉鈞、蔡添丁及曾在金門服役的柳立己、黃恩慶,在金門解嚴後,社會變遷的十幾年間,深入金門大、小島嶼,以影像紀錄戰地政務軍管的碉堡、防空洞、軍事設施、雷區和牆壁的愛國標語等等,保留這些慢慢消逝中的戰地政務遺址的歷史影像。

 在烈嶼鄉長洪成發的邀請下,洪清漳等人提供60幅戰地史蹟相片,以「石城雷地」-烈嶼戰地印記影像展為主題,從元旦起在烈嶼文化館展出,到2月15日。

   洪清漳指出,國軍進駐金門至今長達六十多年,十萬大軍年代,在島上構築無數的碉堡、據點,各種軍事的標語隨處可見,軍與民間水乳交融、息息相關,形成了一種特有獨特的戰地景觀與文化,這在全世界來講,應該是無任何國家所能相比,這些絕對是金門最好的觀光資源。他說,這些碉堡、據點、坑道、營區無一不是國軍弟兄們胼手胝足、流血流汗的結晶,這其中有多少的故事在這裡發生,藏有多少他們的回憶。

洪清漳表示,隨著兩岸關係和緩,金門逐漸從神秘的戰地走向開放與觀光,而其吸引人的軍事遺跡和戰地景觀,伴隨國軍精實案,軍方廢置營區逐步釋出,營房、碉堡一座座被拆除,戰地遺跡逐漸消失於金門的地平線上。有媒體發聲憂心,若代表金門的戰地味道沒了,金門將拿什麼拚觀光?

   洪清漳表示,島上遍佈的戰壕、碉堡、坑道、戰備工事、標語在歷史灰燼中揚塵消失,讓人空留遺憾。他說,把碉堡拆光,再蓋一個大型的紀念館,然後在紀念館內放幾張碉堡照片供參觀,試問這樣的戰地還有甚麼文化可言。再大的紀念館都是人工的,碉堡再小形狀再怪,都是真實的紀錄。文字不如圖片、圖片不如照片、照片不如影片、影片不如實物。

   喜歡拍照的洪清漳,這幾年教師退休後,有了更多的時間上山下海,舉凡生物、民俗、建築、海岸等等,為這座島嶼留下了為數眾多的影像紀錄。洪清漳說,他會想拍戰地軍事的影像,是眼看營區一座座的被拆除,碉堡一座座的消失,驚覺現在如果不加緊速度紀錄,以後再也看不到了。


   洪清漳說,這是一個戰地文化的影像紀錄展,邀集了幾位熱愛這座島嶼的好友,將長期以來的影像紀錄來和大家分享。他說,此次參展的有六位,兩位來自台灣、兩位是大金門,或許沒有高超的攝影技術,也不是甚麼精湛的藝術創作,有的只是對這座島嶼的感情,想用鏡頭記錄下身旁這些逐漸消失中的戰地影像,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來參與記錄這座島嶼的原貌,以真實的影像,呈現金門戰地的風格。洪清漳說,他和同好還會繼續拍下去,以豐富獨特的影像,讓更多民眾能感受金門特有的戰地氣氛。

   洪清漳的好友陳建雄,從小即和部隊比鄰而居,陳建雄有感於金門開放之後,烈嶼家鄉不再是戰地;碉堡、據點、工事被拆除,讓許多寶貴的軍事遺跡從此消失不見,平常在工作之餘,默默關懷與紀錄這座島嶼。陳建雄還以昔日雷區的警示標誌,設計有「戰地味」的鑰匙圈,還附上地雷的圖像,凸顯烽煙戰火的石城雷地金門島。

   來自高雄的黃恩慶,在烈嶼服務二年的時間,以雙腳和單車當工具,足跡踏遍島嶼,短短的兩年間,用他敏銳的觀察、精湛的攝影技巧,以感性的文筆記錄下超過一百篇有關烈嶼圖文並茂的文章。洪清漳很推許黃恩慶對烈嶼的了解與深入,他說,黃恩慶文筆的深度與影像的內涵,篇篇令人感動,豐富了這座島嶼。
黃恩慶很重視這一次的影像展,還專程來金參與開幕活動,黃恩慶說,烈嶼島嶼的美並不是曇花一現的美,島上的人文風情、自然生態和戰地遺址,都值得細細的品味。

   任職航空公司的李秉鈞,是土生土長在地金門人,熱愛金門,近幾年,利用閒暇之餘,踏遍整個金門島嶼,用相片記錄各鄉村聚落、大小營區,以照片說故事,與大家分享。洪清漳說,李秉鈞所經營的『金門部落』部落格,高達一千多萬的點閱率,是所有金門相關的網站中最紅的,資料量也是最豐富的。所有與金門相關的資訊,上金門部落一定能找到你要的資料,秉鈞年紀輕輕,工作之餘,幾乎全心全力投入金門的紀錄,這種精神實在令人感佩。

   各界對於這一次影像展的重視,讓李秉鈞很感動,他也希望有更多年輕朋友們一起為保留家鄉的文化史蹟資產,盡一分力量。

   金門瓊林的蔡添丁,目前在高雄經營一家頗具規模的旅行社,因工作無法回鄉參與影像展的開幕,當他有感阿信一個外地人如此用心的紀錄金門的戰地文化,而激發他十多年來的積極投入,雖然工作忙碌,卻也常返鄉,用相機記錄金門外,個人還自費向世界各地媒體及各處市場購買珍貴的金門戰地歷史影像。洪清漳說,目前蔡添丁的收藏,數量之多甚至可以媲美軍史館,他所架設的金門戰役戰地史蹟論壇是軍友們人氣最高的部落格。

   民國81年抽中158師的柳立己,飄洋過海於烈嶼紅山營駐守1年10個月,無法忘懷金門的木麻黃、高粱田、戰備道,以及軌條砦。最欣賞小金門的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美;最想做的是趁戰地風情未變調前遊遍小金門,所以退伍至今已20年,卻時時不忘這片土地,幾乎每年都帶著軍友回到以往駐守過的營區據點,也記錄了眾多的戰地影像發表於他的部落格。柳立己寄來他的影像作品,和同好有一樣的期望,希望能透由影像展,喚起大家重視金門獨一無二的戰地遺址資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章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