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嶼田野植物系列-168 蘄艾

菊科-蘄艾_09.jpg

學名:Crossostephium chinense (L.) Makino

科名:菊科Compositae  蘄艾屬 Crossotephium

俗名:芙蓉、海芙蓉、玉芙蓉、淡芙蓉、芙蓉菊、芙蓉頭、千年艾、香菊、白石艾、木百香。


菊科-蘄艾_14.jpg 

菊科-蘄艾_13.jpg 

    蘄艾的莖高可達50公分,多分歧,細枝柔軟下垂,微向外擴散,而成圓形灌叢。


菊科-蘄艾_19.jpg

菊科-蘄艾_08.jpg

    葉兩面均密被灰白色絨毛,具香氣,柔革質,互生於枝端,呈狹匙形至倒披針形,全緣或先端二至三裂或多裂呈羽狀裂葉形。


菊科-蘄艾_18.jpg

菊科-蘄艾_06.jpg

菊科-蘄艾_04.jpg 

菊科-蘄艾_10.jpg

    花為頭狀花序,呈總狀或複總狀排列,圓錐形,密被柔毛;邊花雌性,管狀;心花為兩性花,管狀。花冠24齒,而在中心者5裂,花藥短箭形,先端銳形,花柱分歧,短寬截狀。花期為11月到翌年1月。


菊科-蘄艾_11.jpg

菊科-蘄艾_05.jpg

    果為黃色瘦果,長橢圓形,具35稜,頂端有由鱗片構成的短冠毛。

 

菊科-蘄艾_17.jpg

菊科-蘄艾-22.jpg  

    種名是chinense意思是「中國產的」,但也是台灣的原生種植物,分布菲律賓、南日本和中國大陸。常綠多年生亞灌木。原生長在海岸礁岩上,可以匐伏在岩縫上生長,也可以長成圓團狀的低矮灌木。藉以抵抗強大的海風與大浪。由於全株外觀成灰白圓團狀,在一片綠意或黑岩裡,十分特殊搶眼。目前野生植株已經越來越少了,大多被挖回家種植藥用,造成野外卻很難再發現,但因民間視蘄艾為趨吉避凶的植物,所以尚普遍見於民宅庭院。

菊科-蘄艾_20.jpg 

    蘄艾自古為蘄春優質地道藥材,作為藥物記載最早見於梁代陶弘景《名醫別錄》,其後歷代醫典均有記載。蘄艾是“蘄春四寶”之一,久負盛名。其資源豐富,開發前景廣闊。


菊科-蘄艾_15.jpg

    蘄艾藥用部位為乾燥葉。蘄艾味苦、辛、溫。入肝、脾、腎經。略有升浮之性,也可通過配伍發揮沉降作用。蘄艾內服理氣血、逐寒濕、溫經止血、止痛、安胎、溫胃、止痢、開鬱。外用除濕止癢。灸用通經活絡,治百病。吞服消食。艾油芳香化濕、殺菌抑菌、平喘鎮咳祛痰、止癢、消毒、抗過敏,驅蟲避蚊。主治:崩漏、妊娠下血、胎動不安、產後惡露不盡、月經不調、行經腹痛、宮冷不孕、赤白帶下等,心腹冷痛、久痢、泄瀉、霍亂轉筋、瘴瘧、風寒濕痹、中風掣痛、肩痹腰痛、寒疝疼痛、丹田氣弱、臍痛胃冷、寒濕腳氣。同時對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過敏性皮膚病、慢性肝炎也有較好療效。


菊科-蘄艾_16.jpg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蘄春蘄艾資源十分豐富,民間應用極為廣泛。用蘄艾葉拌酒炒,趁熱敷神闕穴、湧泉穴,可治小兒傷風咳嗽;蘄艾葉研粉末,少量吹入或蘸搽耳內,可治慢性化膿性中耳炎;陳蘄艾葉煮雞蛋,雞蛋去殼吃,治習慣性滑胎;蘄艾葉煎水先薰蒸,後泡洗,可治多年筋骨疼痛或腰腿痛;鮮蘄艾葉煎水熏洗,可治風疹、濕疹、婦女陰癢;蘄艾絨揉成團吞服,可治消化不良;蘄艾葉、雞蛋水煎煮,吃蛋喝湯,可治痛經;蘄艾葉、生薑水煎服,可治大便下血;蘄艾葉、地榆水煎服、可治痢疾。 

 

菊科-蘄艾_12.jpg     

菊科-蘄艾_07.jpg    


菊科-蘄艾_03.jpg 

    記得早期烈嶼海岸,野生的蘄艾,隨處可見。但這幾年來,由於生長環境與地貌的改變,野生的蘄艾已經消失殆盡了。

    去過烈嶼的幾個離島,印象中也只在東碇島的岩壁上看到,數量也不少。也許位處懸崖,採集不易而保留下來。


菊科-蘄艾_02.jpg 菊科-蘄艾_0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章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