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看見烈嶼

DSC_5652.jpg

展望未來、回顧過去,你對於烈嶼的未來想像為何?

烈嶼觀察筆記作者群

    烈嶼是金門縣的島鄉,也是金門縣五大鄉鎮中最具有島嶼特色的一個。別人喜歡用小金門稱呼它,因為這樣人們就可以直接知道它的所在,所以小金門的名號很響亮,但我們更自覺的要跟大家說,它名字就是烈嶼。而這個小島常常被定位「離島中的離島」,凸顯出它的邊陲性與弱勢感,甚至有人會將此論述成一種悲情的想像(宛如可憐中的可憐般)。 

    而當若我們不自覺得常用這樣的觀念來定位這個小島,其實只也道出了我們的先天限制,同時也常會被這觀念綁住。在時間積累與周圍地域影響之下,這幾年金門的政治氛圍與治理變化很大,所以大金門的建設與開發不遺餘力,其實烈嶼也很想追趕上大金門的快速發展與建設開發。 

    因為,烈嶼的居民右眼可以看到大金門的快速成長,左眼見證了廈門市高樓林立,而這些強烈的地理識覺是會刺激島上的居民。因此,呼喊追趕大金門的聲音,日益高漲。進而連帶的有需多的建設工程出現,目前最受矚目的就是金門大橋的興建,這座橋梁是烈嶼人長久以來的期盼與希望。除此之外,島上大大小小的鄉村整建景觀風貌規劃與設計碼頭擴建、三大都市計畫變更軍事營區釋出國家公園劃出等,都在在宣告了這個小島準備要跟上大金門的速度了。 

    對於一個要從限制發展的軍事島嶼要轉型為現代發展的島嶼,這樣的變動過程在台灣地區或許不陌生,因為這就是要呼應著烈嶼要從邊陲性與弱勢感中走出,創建自己的島嶼現代化與就業機會,要讓年輕人回家。這樣的呼喊聲與變動過程,在台灣有許多的農漁村更是常見。 

    但我們若從「離島中的離島」來反思,在邊陲性與弱勢感之下的烈嶼風貌到底為何?軍事地景自然海岸湖泊濕地植被茂密鳥類豐富傳統聚落人文風貌等,這些何嘗不是最美、最真的烈嶼,這何嘗不是在邊陲性與弱勢感之下所孕育的烈嶼特色,只是這樣的自然與人文風貌,有許多人認為是留不住烈嶼的年輕人,因為這些沒有轉化成經濟動能,所以常被視為烈嶼有太多自然無用之處。 

    我們要提醒也要呼籲,烈嶼就是島嶼,被海隔絕不代表封閉,也不代表所有的年輕人都要留在小島上。被海隔絕不是限制,反而是一種資源,一種通向世界各地的海上交通資源,所以早期很多烈嶼人到汶萊發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而現在的烈嶼不也是在這樣的發展脈絡下嗎?只是遊子到了台灣去。 

    但是遊子在外最牽掛的就是家鄉,逢年過節返鄉祭祖更是烈嶼人情感聯繫最佳的見證。當這些外出遊子返鄉省親時,見到的家鄉不再是他們所熟悉的家鄉時,哪種失落感!? 哪種無從歸屬的感覺!? 哪種重要的兒時記憶不復存在的感覺!? 這樣的遊子惋惜,才是對家鄉改變最大的無奈回應。這樣的情感寄託與記憶地景消失,也代表著烈嶼人的島嶼特色認同即將崩潰。 

    我們無法拒絕開發列車進入烈嶼,因為金門大橋正在興建中。我們希望的就是,若說烈嶼是十年前的大金門,那可不可以就以這樣的風貌保存下來,或是說在所有的建設與規劃過程中,更加做好基礎環境調查分階段規劃與設計落實民眾參與規劃擴大鄰里討論的範圍更尊重自然環境的態度保存更多原野環境因應氣候變遷對於島嶼影響,尤其海岸地帶的保護與規劃更要小心,烈嶼天然美景幾乎都是在海岸地帶 

    另外,近來一尾釣的興起,地方有響起了烈嶼港口不足之音,希望可以多闢幾個,但是我們要提醒大家,澎湖很多島嶼就有這樣的例子,漁量多 → 漁船多 → 港口多 → 漁量少 → 漁船少 →港口還是多 →人口外移,最後變成漁業資源耗竭與蚊子港多,且破壞了原有的海岸景觀。在此真的建議相關規劃單位,要以澎湖為殷鑑,千萬勿重蹈覆轍,而且海洋資源真的越來越少了。行文至此,也要在此提醒有關單位對於烈嶼石蚵產業的未來與發展,真的要好好規劃之。並且更要針對近海的養殖其保麗龍對於烈嶼海岸所造成的汙染,要有更積極的魄力與解決對策,這種保麗龍碎粒汙染絕對不是用撿的就可以啊!

    我們相信烈嶼的地方財政補助資金是充裕的,但我們更希望這些上級補助單位不要用 [年度計畫] 這種快狠準的工程執行效率來看烈嶼,烈嶼相關單位在執行效率上絕對優,但補助單位可能都缺乏島嶼特殊性的認知,例如島嶼面積小、生態環境的脆弱度高等,所以若沒有足夠的時間給基礎調查與規劃,進而倉促進行工程建設,我們目前看到的,很多都是資源的浪費,也是對於環境的另一種破壞與浩劫。而島嶼特殊性就是提醒我們,島嶼經不起這樣的破壞與浩劫,哪怕這些建設工程規模是很小的。所以謹慎的基礎調查,做好規劃與評估,才能讓這些建設工程對於環境的衝擊降到最低。 

    最後,我們更要呼籲烈嶼的兩大公部門(公所與國家公園)一定要坐下來好好談談與攜手合作,不要再撕裂了,不要認為再將國家公園趕出烈嶼當成是一種島嶼治理的政績或呼喊口號,國家公園真的沒有那麼糟糕;而國家公園對於地方社區的互動與溝通不要以為是透過地方代表就是最好的途徑,或是守成不變就好。主動下社區、多了解更多地方民眾的意見,多一些烈嶼特色的環境教育宣導與活動辦理,不會很辛苦的,不要擔心,烈嶼人都是熱情好客的。真的烈嶼不大,但也不至於小到容不下彼此。所以兩大公部門若能好好攜手合作,彼此相互支援,這就是烈嶼人最大的福氣了,或許有人會對於這兩個單位的合作可能性嗤之以鼻,但我們認為這種之以鼻的事情,就是目前烈嶼的危機之一,如何將這危機化為轉機,就是考驗著我們烈嶼人的在地智慧了。 

    "烈嶼觀察筆記"部落格中積累了許多烈嶼在地的第一手資料,且調查時間也夠長久,這些資料提供除了能讓資訊透明化之外,並提供生於斯長斯的大家甚至未曾見過的生態與地景,更希望保存更多以後或許會不見的地景與人事物,更讓多人可以了解且更進一步認識烈嶼。 

文章的企圖就是要您發表意見

    若您對烈嶼有感、若您對現在的烈嶼有看法、若您對的未來有想法,我們歡迎你將意見張貼在這篇文章的回應中,藉由網路平台彙整出大家的意見,並做為烈嶼相關施政單位之參考,而明年(2014年)是金門建縣的100周年,這是一種提醒,提醒著烈嶼的居民也應該可以有自己的高度與格局來審視自己的島嶼發展。

 "烈嶼觀察筆記"是屬於所有關心烈嶼者所有,這是一個開放的平台,不論您是在地的鄉親或是過客,歡迎在此發表您對烈嶼的觀察、訊息、幹譙、推介,讓世界看見烈嶼,讓烈嶼的未來更美好!文章或意見請寄送到: taconet@pixnet.net 信箱後發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章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