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嶼田野植物系列-55  烏面馬

藍雪科-烏面馬_09.jpg 

學名: Plumbago zeylanica L.

科名:藍雪科(Plumbaginaceae)藍雪屬(Plumbago)

別名:白花丹、白花藤、白雪花、白皂藥、山波苓、照藥根子、一見消、黑面馬、火靈丹、假茉莉、猛老虎、白花岩陀、錫蘭藍雪、小雞髻、百花藤

 

藍雪科-烏面馬_04.jpg 

藍雪科-烏面馬_03.jpg

藍雪科-烏面馬_02.jpg 

    多年生半蔓性亞灌木,莖多分枝,有細稜,節上帶紅色,光滑無毛,高 2~3 公尺。葉互生,葉柄基部擴大而抱莖;葉片紙質,矩圓狀卵形至卵形,長 4~10 公分,寬 1.5~5 公分,具明顯側脈,基部具 2 早落性耳狀物;先端短尖或漸尖,基部漸窄,全緣或微波狀,無毛。


藍雪科-烏面馬_01.jpg

藍雪科-烏面馬_06.jpg

藍雪科-烏面馬_12.jpg  

夏季開花,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冠白色而略帶藍色高腳杯形,先端5裂,雄蕊5枚,和柱頭緊密的貼在花冠口,柱頭比雄蕊略長一點,白色花冠裂片上各有一道摺痕,配上紫色的花藥,色彩和造型典雅大方。花萼綠色長筒形,外面被黏質腺毛,萼口微5裂,花萼宿存,將子房包覆,具五棱,棱間膜質,子房成熟後5瓣裂。

 

藍雪科-烏面馬_05.jpg  

蒴果膜質,蓋裂,呈長橢圓形。 葉根有毒,夏季開花;果期秋至冬間 。喜溫暖和陰濕環境,怕霜凍。

 

藍雪科-烏面馬_08.jpg  

葉背有灰白結晶物。不僅是角紋小灰蝶食草,亦是重要的蜜源植物。

 

黃花磯硹_06.jpg 

藍雪科烏面馬的兄弟「石蓯蓉」,也叫黃花磯松。請參閱:http://taconet.pixnet.net/blog/post/30784741

「藍雪科」的成員在台灣並不多,目前已知的原生種類只有2屬3種,其中只有「烏面馬」、「石蓯蓉」算是比較常見的植物,

 

藍雪科-烏面馬_10.jpg

藍雪科-烏面馬_11.jpg

藍雪科-烏面馬_13.jpg

藍雪科-烏面馬_14.jpg 

植物學上,把這種植物歸屬在「藍雪科」中。屬名拉丁文Plumbago由希臘文的plumbum(鉛)與字尾-ago締造而成,意指其具有去鉛毒的特性。種小名zeylanica則是「錫蘭的」之意,也因此有人把「烏面馬」稱為「錫蘭藍雪」。根據文獻記載,「烏面馬」可能是十七世紀時隨著荷蘭人的拓植,有意或無意地引進到台灣。由於它喜歡溫暖的特性,所以目前台灣的分布以南部為主,但也逐漸往中部及北部擴張。金門的族群可能是由台灣引入,也可能是當年落番的鄉親帶回。為何要說「有意或無意地」的呢?這就要從「烏面馬」果實的特殊構造說起了。雖然說「烏面馬」的花頗有幾分姿色,看起來有點像茉莉花,而且栽培容易,所以可能是有人刻意引進,但是它橢圓形的胞果上有宿存性的花萼,這些花萼表面上密生著黏毛,當人們從它的植株旁邊經過實,這些黏毛會把果實黏在人們的衣物上,隨著人類的活動就跟著播遷,擴大分布的領域。植物園中的「烏面馬」並非園方刻意栽培,想來也是這樣從不知何處搭便車來到這裡來定居落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章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