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來回鄉七十次的戀鄉人洪天送

金門特刊/傑出僑領側寫:新加坡洪天送(2005/01/01 17:43) 

《我從金門來》 作者:呂紀葆2006/02/27

    洪天送於1927年初出生于金門烈嶼鄉上岐村楊厝。姐弟妹八人全賴以務農為業的父親維持生計,日子過得十分艱苦。不幸的,母親在他十歲時因病逝世。當時,金門受日本督管,僅受二、三年教育,家中雖排行第三,但在男孩中位居老大的洪天送,為了幫補生計,乃于二十歲時毅然地隨著鄉親飄洋過海,來到新加坡謀生。 

    回憶起那段在金門的日子,洪天送無限感慨地指出:若不是日軍佔領,生活困苦,島民又何須離鄉背井,出外謀生呢?這位當年唯一代表烈嶼的學校到金門本島參加運動會和其他活動的少年,還記得在城隍廟旁有一個戲臺,他便曾在那裏參加華語演講比賽,並且奪得第三名呢!他好學,想多讀一些書,然而為了生活,不得不揮別家鄉。 

    洪天送於1947年南下新加坡,投靠二叔父。其時,二叔父以划舢舨為生,洪天送很自然地就在老巴殺前的海邊,划起舢舨。由於年輕力壯,更為了多賺一些錢,他早出晚歸,有時也顧不了三餐,一天勞動十多個小時。雖然,每趟船費僅是一角錢,為工人提供上下輪船服務,生意好時,一天整百人次,每個月收入可高達三百元哩!在那個年代,一名普通職員的月薪可能僅是五十元,所以,洪天送辛勤的搖槳,前後約三年,省吃儉用,著實儲存了一筆錢。 

    那時,洪天送就住在直落亞逸街門牌138號三樓的「估俚間」裏。房間不大,卻住了四、五十人。洪天送有時晚上回來遲了,沒地方睡,只好踡縮曲身在神桌下。這間「估俚間」,住著來自烈嶼上林、青岐、楊厝、後井與中墩等地的鄉親。1981年在林媽居、林天九、洪天送、林水孔等人的籌組下,「金長髮聯誼社」于焉成立。 

    19502月,洪天送成功獲得負責卸下中國招商局載來食鹽,及卸下從臺灣運來的食糖,再轉運食鹽回臺灣的工作。一來一往,那個月便讓洪天送淨賺了五千多元。當年,一間排屋不過售價八千元。這筆鉅款,為洪天送日後向海上駁運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創辦「洪天送駁運服務公司」 

    翌年,洪天送增添新電船一艘,並創辦「洪天送駁運服務公司」。那時,他的最大主顧是鴻鷹機器廠,它是當年印尼油船在新加坡的合約維修廠。由於洪天送的二叔父在四十年代末期經已開始為機器廠的工人和機器配備提供運輸服務,和東主陸文能頗為熟絡。其後,陸文能胞弟陸文忠另開分廠,店號仍沿用鴻鷹機器廠,先是在亞歷山大路,後遷移至丹戎禺。洪天送成了陸文忠主持的鴻鷹機器廠的駁運服務公司。 

    「我很感謝陸家兄弟給予我和二叔父的支持與幫助。由於鴻鷹機器廠和印尼方面的生意聯繫,我的公司在那時迅速的擴充,擁有四艘電船,每艘約在三十至四十噸之間。如果貨多,那就找別的運輸公司幫忙。」洪天送說。然而,好景不常,1986年,鴻鷹機器廠與新加坡港務局合併,洪天送與鴻鷹機器廠的合作關係,至此告一段落。 

    洪天送駁運服務公司的另一主顧為UNITO。六十年代中,洪天送便為這間以新加坡為基地的挪威公司提供駁運服務,載送其工人和輪船配備。 

    從1947年初抵達新加坡,划舢舨三年,進而在1951年經營駁運服務公司,到1986年退休,洪天送幾近四十年是在海上度過的。其間的酸甜苦辣,他直說一言難盡。「特別是在早期,為了爭奪地盤,不同籍貫,甚至同鄉人之間毆鬥的事件,屢見不鮮。無奈,大家都是為了生活呵!」。

 

積極參與鄉團組織和活動 

    1963年,洪天送在浯江公會的李府王爺千秋慶典上,蔔筊榮膺正爐主之職。之前兩年是蔡普中(1961)和邵源來(1962)。六十年代起,浯江公會慶祝李府王爺千秋,設有正爐主一名,副爐主四名,頭家四十名,旨在按職稱的不同,獻出一定數目以籌設慶典。 

    翌年,洪天送即被選入浯江公會擔任執委,並積極參與由蔡普中、陳江海、邵源來和陳潮水等籌設的建所基金。1969年,浯江公會終於在芽籠九巷購置了兩座毗鄰的二層樓屋宇,時價八萬四千餘元,並於197011月開幕。 

    四十餘年來,洪天送擔任多項浯江公會職務,包括總務、副主席。2001年起出任主席迄今。浯江公會於1988年遷往金門會館大廈,與金門會館同在一個屋簷下,原有會所則出租,租金用作行政與活動開銷。活動方面,如新春團拜、中秋節聯歡會、接待外賓、慶祝中元會、頒發獎助學金等,則與金門會館聯辦,以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達到事半功倍之效。洪天送解釋道:「單靠租金還是不夠的,所幸理事們都能慷慨解囊,每年慶祝李府王爺神誕及中元會,都能帶來一些收入。」 

   八十年代中,洪天送進入金門會館董事部,並獲選為金門會館建廈募捐委員。他除了捐出七千元,也與其他募捐委員四處奔跑,籲請金門商家和鄉親們踴躍捐獻。經過多月的努力,金門會館終於籌得所需的三百萬元建築基金,一座巍峨壯麗的新大廈終於在19853月建竣。 

   1986年和1992年,他也先後協助金歧山同鄉會和金長髮聯誼社購置新會所,以及新加坡六桂堂和洪氏總會大廈的建築基金活動,並擔任多項職務迄今。 

    洪天送南來,因為地緣和謀生關係,很自然地與金歧山同鄉會和金長髮聯誼社這兩個「估俚間」緊密聯繫。屈指算來,他待在這兩個鄉團已有半個多世紀。他說:「我這一生,註定和鄉團分不開。退休後,我幾乎每天都往鄉團跑,通常先到金門會館大廈,傍晚就去金歧山同鄉會和金長髮聯誼社這兩個鄉團,與鄉親們聚敘並處理一些事務。」 

     洪天送熱心公益,服務鄉團素來不遺餘力。多年來,他也為巴生金門會館基金、港口浯德宮基金、吉擔金浯江公會基金、古晉金門會館基金等略盡棉力。他也是新加坡聖侯宮永久名譽主席和馬來西亞吉膽金浯江會館名譽主席。

 

匯款回鄉,貼補家用 

    洪天送事親至孝,念念不忘故鄉濃厚的親情。南來謀生,省吃儉用,儘量把血汗賺到的錢郵匯回鄉,幫父親貼補家用。五十年代中,他便匯了新幣一萬五千元給父親建了新的大樓,自己仍住在租賃的屋子裏。而三個弟弟的婚事,他也共匯了新幣一萬元作為賀禮。以後,屋子的擴建添樓,家鄉一家大小二十餘人的生活費,他都傾力以赴,每月至少匯回新幣四、五百元,這在當時,可說是一筆大數目。 

    「身為長子,我有義務挑起重擔,減輕父親的負擔。我幼年失恃,父兼母職,一人把八個孩子扶養成人,那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每當想起家鄉那一張張親人的臉,更加激發我怒力拚搏,矢願以我的雙手,為他們創造美好的明天。」他說。

 

努力籌款興建華僑之家 

    1973年,洪天送偕其夫人隨同浯江公會省親團,回鄉探望闊別二十六年的父親和姐弟妹,並筵開二十五席,宴請鄰里鄉親。 

    浯江公會金門省親團受到縣長官員、社會顯要和鄉親們的熱烈歡迎。除大擺宴席同歡共樂外,尚獲接待遊覽各區名勝和教育機構等。由於當時金門尚無一間略具規模的招待所,金門縣長羅漢文便提議由政府出地,海外鄉親負責籌款事宜。責無旁貸,浯江公會省親團接受了這項任務。 

    洪天送被推舉為海外募捐副主任,協助謝漢和李皆得進行籌款工作。為了儘快達到目標,他多次與其他募捐委員,自費前往印尼、汶萊、馬來西亞等地籌款。經過三年的努力,浯江公會募捐組共籌得所需的台幣一千八百多萬元。其中,新加坡鄉親便捐獻多達台幣一千一百多萬元,占總籌款的六十多巴仙。洪天送說:「為了出國募捐,有時也得把工作擱在一邊,生意難免也會受到影響,但想到這是為海外鄉親謀福利,也就勇往直前,顧不了那麼多了!」 

   華僑之家的籌建,因為尋找地點的關係,足足拉了十年才完成。其間,洪天送又四、五度與其他理事自費回鄉商討工程事宜,勞心勞力,辛苦自不在話下。所幸,華僑之家終於在19821021舉行開幕禮。當天,世界各地的金門鄉團都前來參與其盛;而發動籌建華僑之家的新加坡浯江公會,更組織了規模龐大的百人省親團前往赴會。

 

熱心家鄉公益,獲頒「榮譽縣民」獎 

    三十多年來,洪天送為家鄉祠廟、建設慈善基金籌款不遺餘力。舉其犖犖大者有:高雄市金門同鄉會建會基金、臺北市金門同鄉會獎學金、金城鎮城隍爺廟基金、烈嶼鄉青岐洪氏家廟基金、烈嶼鄉青岐天師公宮基金、烈嶼鄉保生大帝廟基金、烈嶼黃厝洪氏家廟基金、烈嶼鄉公所建設基金及體育基金、烈嶼民眾服務社建設及仁愛基金、國中家長會基金及體育基金、上岐國小設備基金及體育基金、烈嶼湖下宮基金、東坑宮基金、上林宮基金、上岐村太子宮基金、朱王爺宮基金、祖師公宮基金、仙祖公宮基金、頂關帝宮基金、宮媽宮基金、金城鎮公所體育基金、東林洪府元帥宮、東門王爺宮基金、南門媽祖宮基金、西門內武廟基金、北門上帝公廟基金等不下四十個。 

    由於參加家鄉建設,成績卓著,洪天送多次榮幸受邀參加縣長就職典禮,並代表海外金僑贈送陳水在縣長「為國為民」牌匾一座。他也於198910月受邀回鄉參加華僑節典禮,同時接受唐雄飛縣長頒發之「模範華僑」獎狀。1995年,金門縣慶祝建縣八十周年,洪天送獲頒「傑出華僑」獎。2001年,復獲頒「中華民國福建省榮譽縣民」獎;洪天送是海外獲得此項殊榮的第一人。 

    自1973年首次還鄉以來,洪天送回鄉幾近七十次。特別是八十年代中退休後,他一年內甚至有高達四次回鄉的記錄。「雖然,新加坡已是我的新家,但金門畢竟是我的生長地,那裏還有我很多的親朋戚友。我雖已七十九高齡,但只要能走,我還是會經常回返梓裏的。」洪天送堅決的說。

 

服務鄉親,無怨無悔 

    由於住家頗靠近金門會館,八十年代中退休後,洪天送待在金門會館的時間,比待在家裏還要長。過去,金門人赴汶萊探親,一定得在新加坡簽證;洪天送往往成為鄉親們尋求幫助的對象。無論是預約,還是臨時一通電話,洪天送必定匆匆趕來,義無反顧地為鄉親辦妥一切。 

   洪天送也經常為返金探親,以及土地證明和早年領自衛補償金申請者簽名證明。他指出,為鄉親服務、做義工是他的榮幸;是對家鄉的一種回饋。 

   1982年臺灣海軍艦隊訪問非洲,回國時途經新加坡,適逢星期日,無法聯繫有關單位安排電船運載官兵上岸觀光。最終,臺灣駐新商務代表處找到了洪天送,一千多名官兵在他的奔波聯繫下,如願地上岸觀光。 

   又有金門上庫鄉親余國,因事滯留大陸三十二年。之後,卻又受阻未能回鄉與親人團聚。余國的孩子找洪天送幫忙,幾經波折,余國終於如願回鄉,安享晚年! 

   其他如鄉親來星籌款興建祠堂,洪天送也來者不拒,宴請並陪同四處奔走。例如湖下陳清海為籌建陳氏祠堂,東林林登惠為籌建林氏祠堂而來新加坡募捐。他們逗留此地,有者長達二十餘日;洪天送忙碌與辛苦自不在話下,但他卻不抱怨,樂此不疲。

 

鼓勵孩子參與會館活動

    洪天送育有三男二女,均學有所成。長男建民在外國商行當總管,次男建國為銀行高級職員,幼男建和任職建屋局,小女則從事會計工作。其中,建國在父親的影響下,與夫人周寶蘭積極地參與會館的活動,目前是金門會館董事兼青年團主任。洪天送表示,鼓勵孩子參與會館,將能有助於解決會館的接班人問題。不過,要孩子產生興趣,就必須在他們年紀小時給予開導;而這一個過程,卻是緩慢的::。 

    由於自己所受的教育不多,洪天送因而不僅重視孩子的教育,也瞭解會館所頒發的獎助學金對鄉親子女,特別是家境清寒者的重要性。因而,孩子們婚禮的賀儀,他悉數捐獻給浯江公會和金門會館充作教育和活動基金。 

    半個世紀來,洪天送在本地和家鄉,少說也捐出新幣數十萬元。對許多商業鉅賈來說,這一筆數目可能算不了甚麼;但對洪天送來說,他的豪情壯志、慷慨捐輸卻令人敬佩不已,無怪乎前金門縣長陳水在如此讚道:「:::回饋鄉僑故土,事親至孝,友愛兄弟,敦睦鄉里,其事功足資典範表彰,當為吾輩效法,點燃我們美好的明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章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