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調內在世界梵谷作品感動人心
1889  Starry Night  星夜 

2010/2/25

記者楊水詠/烈嶼報導


   擁抱梵谷~探索生命的調色盤巡迴展業已在烈嶼地區展出告一段落,昨天上午金寧中小學派員到烈嶼文化館接走梵谷金門巡展展品,並預定二十六日開展,展期至三月十二日止,歡迎自由前往觀賞,一同感受梵谷把他感受到的美好世界,轉化成充滿純真情感、生命力與熱情的作品。
   梵谷是一個熱情、專注又執著的人。當他立志當一個藝術家後,將所有的熱情投注到繪畫,透過濃郁的色彩、激動的筆觸,梵谷想告訴我們什麼呢?是他對生命與大自然的熱愛,還是他對生命的體悟?正因為對生命的熱愛,所以他注意傾聽、細心的觀察,體悟出生命的莊嚴與哀愁,也覺察自然萬物的豐富美好、真誠感人。
   於巴黎時期(一八八六至一八八八年)受到日本浮世繪影響,梵谷的創作作品色彩趨向明亮,畫也起了很大的變化。所謂浮世繪(日語發音為Ukiyo-e)是日本的一種繪畫藝術形式,起源於十七世紀(約一六八零年左右)。「浮世」是對人生、社會現象描述的一種統稱,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戲劇。當時,只要是日本社會上的各行各業,或正在發生的「流行」,幾乎都會被畫下來(或印成版畫),因此浮世繪可以說是「以繪畫來寫歷史」。
   梵谷也受到十九世紀印象派潮流影響,藝術史上通常將他歸為後印象派藝術家。相對於以描繪外在世界為主的印象派,梵谷的作品是強調內在世界、內心的感情表現為主,他運用充滿力量的筆觸及鮮明的色彩,展現充滿強烈情感及生命力的內在。另,梵谷的作品晚期趨向表現主義,對馬諦斯及野獸派的畫家產生巨大的影響;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深深感動著一百多年後的人們。
   在擁抱梵谷~探索生命的調色盤(金門)巡迴展,廣達集團總裁Uncle  Barry給小朋友的話:「大家都說梵谷是天才,但他對自己一點信心也沒有,因為他這一輩子從來都沒有被任何人稱讚過是一位了不起的藝術家。儘管梵谷做什麼事都非常投入,卻什麼事都做不好,連他最想做的事││當牧師去幫助窮人,都得不到支持。然而,梵谷把這些挫折轉化為對藝術的熱愛,即使貧窮艱困,他也不放棄……。小朋友,讓我們透過梵谷獨特的生命經驗與創作,一起探索生命的多元價值與這偉大藝術家眼中美好的世界!」
Flowers in a Blue Vase  1887藍色瓶花 1889  Starry Night  星夜 The Garden of the Asylumat Saint-Remy  1890聖雷米療養院的花園 Olive Grove  1889橄欖樹叢 1887  Sunflowers四朵向日葵 View of Saintes-Maries-de-la-Mer  1888聖瑪莉德拉梅一景 Cypresses with Two Figures  1889-1890柏樹與兩個人物 The Bedroom  1888  阿爾的臥室 Self-portrait with grey felt hat 1887-1888  戴灰氈帽的自畫像 Sunflowers  1889  向日葵 The Potato eater  1885  食薯者 Wheat field with crows  1890  麥田群鴉 The harvest(wheat fields)  1888普羅旺斯秋收 The Courtesan or Oiran (after Kesai Eisen), 1887 花魁 Interior of a Restaurant  1887餐廳內 Self-portrait  1887自畫像 Peasant Women Digging Up Potatoes   1885 挖馬鈴薯的農婦 Head of a Woman  1884-1885婦女頭像 Loom with Weaver  1884紡織機與織工 The Old Tower at Nuenen  1884努南的舊塔樓 Still Life with Straw Hat  1881有草帽的靜物 Flower Vase with Thistles  1890薊花 The Good Samaritan (after Delacroix)  1890好索瑪利亞人 Country Road in Provence by Night  1890普羅旺斯夜間的鄉村路(別名: 有柏樹的星夜路) Portrait with Bandaged Ear  1889  割耳後自畫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章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